第10章 後記(1 / 1)

這是寫在2008年的一本書,如今再看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了。

自這本書擱筆,我就再沒拿專門的時間寫過字了。兩年前,我找到了一份真正熱愛的新工作,我圍繞著那個滾燙而隱秘的內核猶疑徘徊,直到我的言行讓信任我的人們一再失望。這讓我意識到,端正言行比看書寫作更重要。將一本書攤開,你會看到一隻蹁躚的蝶。任何一本書都會掀起或隱或顯的連鎖效應。

既然敬畏字紙,知曉妄語的不是,為何還非得出一本書呢?非得將自己不可靠的想法示之於人呢?我知道這確實是個執念。我應該放下這個念頭,空出的手可以滿盈此時的日光。但出於虛榮,出於對紙質書最後的黃金時代的追慕,對自己那荒唐而美好的抒情時代終結的紀念,這本書還是和你見麵了。

我需要說的是,多讀書的人會有知識,但並不一定有智慧。饑不擇食的讀書占用了我們太多時間,你花錢買書,書占了你的時間,這是雙重賠本的買賣。遑論有的書還捎帶攪亂下你的心靈(《單眼皮》還不具備此項功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厲害在於講這話的態度絕不是打雞血的勵誌,而是警醒我們,讀書是一生一世的事,你準備好了嗎?

一本書對於作者來說,印記最深的並非書的本身,而是書外的那些人,他們是一本書由混沌變得清晰的能量。我的朋友:方、聶、李、鄧、馮、鍾、段,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北京辦事處的許國萍老師和查璿,確定選題的徐江社長和具體執行編輯工作的駱娟。我偷偷把自己的名字藏在你們其中,感覺很幸福。

此時,日光浩潔,鳥語吐翠。我該出門散步了。你也該合上這最末一頁,把書放回自個的(這個很重要)書架了。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是我們長期以來忽略的一句好詩。

鹿童2011年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