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1月19日,清國“廣海”艦航行到東沙島後,日本太陽旗在東沙島徐徐落下,一麵大清黃龍旗在東沙島上空冉冉升起,這是清國第二次從列強手中奪回自己的領土,上一次是從俄國手中奪回伊犁。正在重建中的中國海軍並沒因自己的弱小而局限在黃水內,而是毫不猶豫地走向深藍。中國是怎樣從日本手中奪回東沙島的呢?
早在1902年清國海軍就在東沙島樹立石碑,宣誓主權。而在此一年前,日本人西澤吉次因風暴漂到東沙島,他發現島上有大量磷礦(鳥糞),便想開發此島,但隨著後來日俄戰爭的爆發,此事擱淺。1907年日俄戰爭結束兩年後,西澤吉次率120人登陸東沙島,並改島名為西澤島,他將島上所有中國人的墳墓掘開,屍骨燒化後扔入大海,日本海軍也前來助威。
1909年美國《基督教箴言報》記載:“清國吳敬容向朝廷建議將中國人送往東沙島移民,以宣誓主權。”兩廣總督張人駿說:“東沙島、西沙群島當歐洲來華要衝,為南洋第一重門戶,若任其荒蕪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失甚為可惜,亦非所以重領土而張海權也。”與此同時,廣東人民抵製日貨來聲援政府對東沙島宣誓主權的行動。1908年日本海軍在東沙島插國旗,張人駿電請外務部轉告英國和日本公使,說東沙島是中國島嶼。
1909年張人駿要求日本領事令西澤吉次從東沙島撤出,日本領事說:“東沙島是無主荒島,我們會保護西澤吉次等人。”由於英國覺得東沙島在中國手裏總比在日本手裏好,因為在中國手裏英國或許還能得到些利益,於是支持中國。不久日本領事在英國逼迫下承認東沙島是中國領土,張人駿上奏說:“日本承認東沙島是中國領土,隻是還要給西澤吉次些利益他才會罷休。”他隨後又上奏:“日本占據的東沙島現已據理力爭,即可將該島收回。又查有西沙群島,共15個島嶼,現已逐一命名,西沙群島有礦產,開采可掙錢,且開采肯定需人移民,我們派人移民該島,該島就成了我們的殖民地,對西沙群島的開發在東沙島收回後就將辦理。”1909年10月11日,接替張人駿任兩廣總督的袁樹勳與日本人簽訂《東沙島協定》,這就有了篇頭的一幕,東沙島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