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後記(1 / 1)

《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文學批評》是《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文學》的子項目。後者是比較文學研究專家王福和教授主持的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我有幸參加王教授的這一課題,非常感謝王教授的提攜幫助!

與王教授合作,在他的指導下做科研項目,事實上這應該算第三次。王教授的治學方向是比較文學研究,我本來是學習美學和文學理論的,參加他的科研課題有些偶然。2003年來浙江工業大學工作後,因為多年以來一直讀抽象的美學和文學理論,感覺自己的文學感觸鈍化,學術視野狹窄,論文寫作抽象晦澀,有必要加以改進。這時,王教授實際主持的浙江省哲社項目《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作家》課題邀請我加入寫作穆時英一章,我感覺很榮幸,也很珍惜這次機會,認真地完成了寫作任務。課題完成後,王教授謬賞我對穆時英的粗淺研究,又邀請我參加他主持的浙江省哲社項目《比較文學原理的實踐闡釋》,我感覺這也是一次拓展自己學術視域的很好機會,也非常感激地加入了。在做這個課題的過程中,我在王教授的指導下,對比較文學這門學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覺收獲很大。2007年課題結束後,王教授提出來繼續合作他主持的浙江省哲社重點項目《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文學》,由我來寫作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文學批評,我也很痛快地答應了。但這第三次合作,因為我的原因進展得不是很順利,借後記特別向王教授致歉!

或許是因為前兩次課題做得比較順利,讓我有些輕狂放肆;或許因為才疏學淺,無知者無畏;總之,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課題的難度。說句實在話,20世紀浙江文藝理論史上的每位批評家、理論家都不是那麼容易研究的,每一位“家”都值得當作一個大題目去花時間認真探討。特別是像王國維、梁實秋等等,哪一位的文學批評思想是“好啃的骨頭”?再說浙江文學批評的地域性特點,又是那麼容易能夠認識清楚的嗎?文學創作可以從原型批評的角度來相對容易地揭示其地域性特點,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呢?這些問題都讓人頭疼不已。後來,做課題的過程中,我有些擔心過於輕率地參加了這個項目。前人關於做科研,有四十歲以前不寫文章的說法,這一方麵說明了前人對於學問之事的嚴謹,另一方麵也是學問之事本身的難度所致。關於做科研的困難,我是真切地體會到了。或許是自己的資稟駑鈍,或許是自己生性懶惰所致,總之自己深切地體會到了做科研的難度。過去,申請科研項目、報課題、寫項目論證書,總是很自信,這次與王教授合作的項目讓我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輕率和無知。

另外,麵對難度如此之大的科研項目,自己也沒有很好地分配時間,這也是導致項目進展不順利的重要原因。2007年我就接受了王教授的科研任務,但是甚至在課題後來獲批後自己都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在科研方麵,這幾年來,對有些師友提攜我參加學術會議、合作做課題的機會,總是覺得應該及時抓住,結果搞得事情很多,好像總是很忙,結果有些該全身心投入、認真去做的課題,沒有投入應有的精力。王教授的這個課題最後到了快要結題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要抓緊,結果時間卻根本來不及了。匆忙之中,項目任務完成得非常草率,這也是應該向王教授、讀者以及相關專家道歉的!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王教授在項目進展中向來組織有方,督導甚嚴,但因為自己學養欠佳,接受王教授的指導不力,故可能導致書中有粗疏不到之處,這應該由我自負文責。懇請各界專家學者、讀者朋友不吝賜教!

魯杭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