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我們地球母親也像生物之需要飲食。它每一晝夜吸收太空中數以萬計的流星。那些流星一進地球大氣層便燒毀了,變成各種氣體作為地球的營養,遺灰則變作塵埃,一晝夜落於地麵者據說達六千噸之巨——或謂六萬噸,這數目我記不清。人到中年身體便逐漸肥胖,我們地球母親也是日積日厚,總有一天臃腫到不能行動,忽然來個中風,來個心髒停擺,那麼整個大地的生靈也將和它同歸於盡了。可是,你聽我的話用不著發慌,那個日子遙遠著呢,預作杞憂,大可不必。

不過塵埃確是厭物,你以為屋子已灑掃清淨了,屋縫一道陽光便可叫你看出真相。但見那道陽光裏,微埃亂舞,舞得那麼熱鬧,那麼起勁,不知我們每日呼吸著這種空氣,何以沒有個個得肺癆?

無怪乎從前人管人間做“紅塵世界”而亟思脫離它。

但大氣層的塵灰似乎不向海洋和深山落,即落也微乎其微。我航過幾次海,敢向你寫保證書。深山則黃山消夏才第一次經驗到。我看擲缽庵工友灑掃屋子不過虛應故事,而且好幾天才一回。但各處仍清潔得一塵不染,在這裏,不必每天入浴,身上也無汗垢,手伸出來,十個指甲總是潔白如玉。

黃山清得像水晶世界,我們肉體和靈魂也清得透明了。不過,做神仙要有“仙骨”,我們這些俗骨凡胎享黃山清福,竟享受不起。說來好笑,肉類罐頭本帶得不少,被人掏摸了些,我們吃得又凶,看看所存無幾,蓮溪又常覺得身體不舒服,她老是咕嚕著:“我發現了一條生理原則,人到夏天應該出汗,而且應該整天汗淋淋地,貪圖清涼,閉住了汗孔,它便會在人體內作祟的。算了吧,我們不如早日回家,補受幾天熱罪,讓汗出個痛快,否則開學後我怕沒精神教書哩。”陳默君家裏有事,常有信催她早歸。於是二對一,我隻有服從多數,收拾出山。原定在黃山住滿一個月,隻住了十五六天,便都回到那火窯一般的家了。

【人物介紹】

蘇雪林(1899—1999),現代女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用名瑞奴、瑞廬、小妹,又名蘇梅,字雪林,以字行。筆名綠漪、靈芬、老梅等。原籍安徽太平,生於浙江瑞安。1917年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翌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學校。1921年畢業,次年赴法國留學,先後在吳稚暉創辦的海外中法學院和裏昂國立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和文學。1925年回國。1928年起任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教授,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以後。1949年到香港真理學會工作。翌年赴巴黎研究神話。1952年到台灣,任台灣師範大學、台南成功大學教授,1973年退休。其間於1964年赴新加坡任教於南洋大學。她的著作頗豐,主要有小說散文集《綠天》,曆史小說集《蟬蛻集》,自傳體長篇小說《棘心》,散文集《屠龍集》,散文評論集《蠹魚生活》、《青鳥集》,曆史傳記《南明忠烈傳》,回憶錄《文壇話舊》、《我的生活》、《我與魯迅》,戲劇集《鳩羅那的眼睛》,專著《二三十年代作家與作品》、《中國文學史》,古典文學論著《唐詩概論》,論文集《蠹魚集》,以及《蘇綠漪佳作選》、《蘇雪林選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