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新的篇章(2 / 2)

“江伯伯,劉先生,你們來了,坐吧。”吳孟奇說著,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待兩人坐下,他繼續道,“我請你們來是有事情想跟你們商量。”

劉司言聽了,開口道:“總長,請說,我等聽著。”

“是這樣的,這些天,我看了一些東西,對蘭芳的事情了解了一些。有了些想法,想找你們二位商議一下。”吳孟奇說著,看向兩人,見兩人隻聽不說,接著道,“蘭芳國如今已建國十數年,可國內私兵林立。而彭經國、康元魁之前之所以能起兵作亂,原因就是他們有私兵。以此我打算從現在開始,禁止私兵。不知,我說的是否可行?”

劉司言聽了,在心裏想了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看來這位新總長要燒第一把火了。

“總長所言,劉某不是不同意,隻是很難辦。”

吳孟奇聽他說話婉轉,知道他是有顧忌,便說道:“劉先生,孟奇初來乍到,還請您多多指教。”

“總長,指教談不上,隻是一家之言而已。”劉司言笑著道,“總長所言司言是讚同的,私兵之害,的確是一個國家禍亂的根源。可是蘭芳國的情況不同,總長可能對一些情況還不清楚。這裏原本是那些回教土著之地,是老總長一仗一仗打下來的。因此這些回教徒和我們的關係很不好,時常騷擾。所以各地民眾,紛紛結寨自保。尤其是各公司的礦場,那裏是衝突頻發之地,所以那裏的礦工幾乎是全民皆兵,各個頭人的私兵其實就是他們的礦工。我舉個例子,應宜春帶來的部眾就是如此,平時是礦工,戰時就是軍士。若總長禁止他們私自武裝,那誰人去保護他們呢?”

吳孟奇點點頭,他雖然眼光比這個時代的人長遠,可是情況確實不如他們了解。

接著劉司言話鋒一轉道:“不過總長所說是必行之事,一個國家要想穩定,軍隊是首要,而如今就有這麼一個機會。”

吳孟奇一聽,連忙說道:“哦,劉先生,是怎樣一個機會?”

“總長,之前坤甸城大戰,蘭芳國的軍力都彙聚於此。彭經國、康元魁的人如今四散而逃,他們已是叛民,對付他們無需客氣,隻要派兵剿滅即可。而其餘頭人如今皆在坤甸城,大戰過後,他們傷亡慘重。這些人在城外都是礦產,隻是如今沒有人手,能不能抱住,還很難說。若是能出錢把他們手上的礦場,贖買過來,我想他們也會答應的。那麼各公司的私兵,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劉司言說完,思索了一下,“隻是總長府的金庫已經給彭經國搬空了,想要做這件事情,如今有些困難。”

吳孟奇聽著他的話連連點頭,這的確是個好辦法,既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又不至於激起民變。自古以來任何改革都有反對的聲音,自己之前想的太過急了。

“劉先生,這點無需擔心,彭經國把金庫的金子大部分都給了西洋人。而這些金子,正好在那兩艘船上,如今正好可以拿來辦這件事情。”吳孟奇說完,想了一下,“隻是公司的私兵解決了,咱們可不可以也用這個辦法,把分散在各地的民眾遷移到坤甸城來,這樣私兵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行。”劉司言搖頭道,“民眾與各公司不同,對付公司隻要能說通各個頭人即可,而民眾不同。也許用這個法子,可以把他們遷移過來。可是遷移過來之後呢,坤甸城沒有辦法養活那麼多張嘴,而總長你的金子也不是沒有盡頭的,到時候可能會更麻煩。”

“確實如此。”吳孟奇點點頭,自己有些想當然了。看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可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