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兩步、三步……那短短的路程,他硬是花了十幾分鍾才走完。當他出現在大家麵前時,看著他被病痛折磨的樣子,大家都心痛極了。

鐵人佯裝沒事兒似的笑了笑,對大夥說:“我想了個主意,躺不住了,想來與大家嘮叨嘮叨。”

“想出辦法了?”

鐵人搖搖頭,說:“隻是突然受到了點啟發。前幾天我們隻是從正麵去動腦子,想找一個打直井的辦法。今兒個,我想咱們能不能從反麵去找路子,隻要找出了井斜的原因,我們就不難找出打直井的辦法來。”

聽了這主意,大夥高興起來。

“複雜的地層對打井有直接影響。”

“井口大,鑽具小,打井時鑽杆老是搖搖擺擺,這井咋能打得直?”

鐵人一聽,拍掌叫好:“地層問題沒關係,現有的地質取樣資料能解決。就是解決鑽杆搖擺問題不好辦。”

“可以改用大鑽具小鑽頭試試。”有個老工人提議道。

“不行,用大鑽具容易卡鑽,會有危險。”

鐵人心裏思忖著:用大鑽卻確有可能卡鑽,但隻要有預防措施,不會有危險。他打定了主意,對大夥說:“毛主席說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嚐嚐梨子,不鑽老虎窩,就逮不著虎娃子。想知道直井怎麼打,就得親手試一試。”

試驗那天,許多人都來觀看,大夥兒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

一切準備就緒,鐵人手一揮:“開鑽!”

經過改造後的小鑽頭和大鑽具,徐徐向地底下鑽去。1米,2米,3米……

沒有出現異常現象。

4米,5米,6米……

人們深深地喘了口氣。

鐵人沒有鬆氣,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飛速旋轉的鑽機,耳朵警覺地捕捉著異常的聲音。

“不好!”突然,他聽到了“嚓嚓”的不規則的摩擦聲,並感覺到了一種特殊的震動,這是卡鑽的先兆。他一步衝上前,使勁扳下刹把,鑽機驀地停了下來。

這緊張的一幕,使在場的人驚出了一身冷汗。

試驗失敗了。

“隊長,怎麼辦?”工人們盯著鐵人,盼他拿主意。

鐵人毫不氣餒地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卡住了,就算我們買個教訓嘛!”

他指揮大家取出鑽具和鑽頭,召開諸葛亮會,分析卡鑽的原因,並提出了一個個預防卡鑽的措施。

關鍵是在鑽具與鑽頭的大小配套上。

試驗,失敗;

再試驗,再失敗……

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地總結經驗,終於找到了鑽具與鑽頭大小比例的合適方案。

直井終於打出來了。井斜最大3度,最小隻有半度。

油田黨委書記親自來到井隊賀喜。他高興地對鐵人說:“真要好好感謝你嗬,我們的‘工程師’。你這套打直井的辦法,為我國的鑽井新技術積累了重要經驗。”

鐵人隻是“嗯嗯”一笑:“請交給我們新的任務吧!”

“還能少得了你的!”

黨委書記照鐵人輕輕地就是一拳。

笑聲充盈著初春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