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偉人總是因為曆史翻新的一頁而更有魅力,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曾出現過許多偉人,隨著時光的流逝,以及現代人直接務實的態度,使他們中的很多人已與我們越來越遠,影響越來越小,也有一些人卻顯得更偉大更迷人,那是因為他們的幽靈沒有隨曆史而去,而是不斷地從曆史裏走出來。《大學》上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那些隻能對當時社會,對個人求生有所幫助而並不足以使人們認識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的觀念,將漸漸被曆史所遺忘,今天我們向讀者介紹一位有著敏銳的洞察力、預見深遠的上個世紀的大思想家、大哲人。他就是從曆史向現實走來的偉人羅素。
近代偉大的思想家之一羅素於1872年5月18日誕生在威爾斯的屈爾克,羅素家是英國一個最古老的望族。他的祖父約翰·羅素公爵是英國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維多利亞女王時曾兩度出任首相。他的父母當時都是出色的人物,稱得上是激烈派、民主派。1868年他們結婚之後便去美國研究政治製度,可惜兩人都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小羅素兩歲喪母,四歲喪父,遂由祖父母撫育成人。羅素的父親死時,留有遺囑,希望他的兒子請兩位自由思想者做保護人。但是他的祖父母不同意,他們把遺囑偷偷收藏起來,仍讓他生活在嚴肅、沉靜的英國貴族的傳統方式中。然後他的祖母開始教他認字讀書,他在德國與瑞士籍女管家和英籍家庭教師的監護下長大,所以對德、法兩國語言有卓越的成績。小羅素沒有進公立學校,他祖父的圖書館是他的教室,他整天在那兒坐著。他從小就有異人之處,他的母親說他剛生下來三天便能很有精神地看人。十一歲時便開始學歐氏幾何,但是他很失望,因為歐氏幾何是以原理、原則開始。他對數學有濃厚興趣,而且好學好問,對任何問題,都要弄個清楚,絲毫不馬虎,他不大愛交朋友,所以天天靜坐書桌上,博覽群書,從古今大學問家中去找朋友。十七時他便醉心於詩人雪萊和哲人穆勒,而且深受他們的影響。
十八歲時,他進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一個新世界展現在他麵前。他結交了很多對詩歌、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有共同興趣的朋友,這種友誼是重要的,而且維係得很久。在劍橋大學的前三年,他主修數學,最後一年專攻哲學,在這方麵都表現了他那卓越的才華,尤其在數學方麵的成就,更為驚人。獲得學位之後,羅素便到外國旅行。1894年,因為他的法語很好,所以被任命為巴黎英國大使館中的名譽參讚。他沒有津津有味地去抄寫那些囉嗦的文件,他說這些文件是企圖說服法國政府相信“龍蝦絕對不是魚”的東西。之後他去德國,在柏林大學從事研究,他的興趣又轉移到政治學與經濟學方麵來。1896年,他帶著結婚一年的美籍太太回到英國,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主講德國社會民主的課程。這些講演集成冊,就是他的第一部印行的著作《德國社會民主製》。後來他和妻子到美國訪問,但是隻住了三個月。
回國之後,雖然收入不豐,但還能維持一個儉樸的生活,他在白天繼續研究數學和哲學,晚上則給妻子大聲朗誦曆史。1898年,因受穆爾影響,他放棄了康德與黑格爾的哲學。同年,他應約講演萊布尼茲的哲學,他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因為他正準備寫一本論萊布尼茲的書。這本書於1900年出版,書中證實了他的新見解,並打破康德與黑格爾的純理念的束縛。
1900年,羅素去巴黎參加國際哲學學會的會議,他說這是他一生事業的轉折點。這次會議使他特別注意皮亞諾及其弟子們的作品,並討論了非歐氏幾何的可能性。羅素因此開始了同著名哲學家懷德海的長期合作,他們寫了經典名著《數學原理》。這部名著出版時,他正在三一學院任教,他說:“從十一歲開始學歐氏幾何時,我便對數學發生了興趣,我且相信科學為人類進步之源。”他好像注定要過一種純粹的學人生活,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他卷入了政治與社會的漩渦。他開始寫了許多關於資本主義、婦女參政、自由貿易等現實問題的著作。
羅素是個反戰主義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雖然他已經過了服兵役的年齡,但他為文反對戰爭,這些言論給他帶來麻煩,他被判刑,坐了六個月的牢。在獄裏,因為獄卒久慕羅素大名,對他非常客氣,允許他自由自在地從事寫作《數學哲學導論》的原稿。劍橋大學也因此而取消了他的講師資格。戰後,他對這些現實問題做更深入的研究,他說:“在大戰的幾年中,我努力寫許多人人能讀能懂的文章,戰爭結束後,我發現重返純粹的學者生活已是不可能的了。”因為他是個深深的和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