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撰寫《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一書的目的,就是想闡明一個基本的理論觀點,即:需求是引領一切生產活動的起始點也是終結點,任何缺乏需求的生產都是無效生產,隻能生產庫存,浪費社會資源。投資是為了通過發展生產,拉動中間產品的需求;進出口同樣是為了通過發展生產滿足外需和內需;消費是為了實現並滿足最終的消費需求,並通過消費來促進和指導生產,由此完成生產的最終目的。因此,投資、進出口、消費三大領域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環節的需求,而無論是滿足中間環節的生產需求,還是發展最終環節的消費需求,都必須通過商貿的方式來實現。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就是為了把滿足需求的空間由一國的範圍擴大到全球範圍,同時也把因滿足內外需求而支撐一國生產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配置空間由本國範圍擴展到世界範圍。因此,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就需要我們牢固地樹立起“親商、崇商、愛商”的戰略思想,把建設並發展國際貿易中心作為推進我國現代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充分開拓並利用好國內外的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將此作為國家未來較長一個時期麵向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應當引起全國上下的高度重視,並且還應當得到真正的落實和有力的推進。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從傳統的對投資過度依賴的路徑中解放出來,在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加快調整的基礎上,積極地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由“中國製造”型向“中國創造”型的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同時通過貿易能級和手段的提升,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另外,還要積極地發展國內需求,進一步激活國內的終端消費市場,使經濟發展方式由過去傳統的投資主導型向需求消費主導型和資源配置型的方式轉變,從而在推進我國現代工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實現消費、進出口和投資的均衡發展。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同事的幫助。陳曄峰博士幫我整理收集了大量的參考資料,並對我過去許多文章和課題成果中的觀點進行了彙總梳理;唐丁祥博士在相關數學模型的創建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鞏婷婷和呂瑛萍助理研究員幫助我整理了大部分章節;曹雯和李根華同誌幫助我采集了大量的國外和曆史經驗材料;顏國堅同誌還幫我打印和編輯,甚至於幫我查尋了許多相關的經濟數據。這些都對完成本書的寫作提供了非常關鍵的幫助和支持。在此,一並對他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本書付梓時,正逢2007年以來的世界經濟危機露出黑暗將盡的微微晨曦;同時,在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60周年之後,我們又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以及中國辛亥革命100周年。作為一個愛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我對祖國未來30年的發展充滿了希望和期待,並謹以此書向親愛的祖國獻上一份賀禮!

汪亮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