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下有知(上篇)(1 / 1)

寒風凜冽的茫茫雪山之上,王飛、王文騫、胖大海三人陸續潛入了水氣蒸騰的溫泉中,泉眼處的水溫滾燙;恐怕少說也有個四五十度,這水溫即使是用來拔雞毛都可以拔的一幹二淨;京城的王家香火鼎盛,傳承交替代代衍息,到了騫哥這一代,早已不知寫滿了多少宗綱族卷。家族藏書閣裏的泛黃破舊線裝書簡直堆積如山來,王家是漢代以來在盜墓界可謂算的上是泰山北鬥了。整個華夏盜墓界裏“八大家”的名義曾經也算得上聲名赫赫、如雷貫耳,可卻在朝代的衍替中,被某些因素的介入打破了平衡,當然或多或少是觸動了家族間利益關係,其中也包括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素。後文我會向大家一一交代清楚的。眾所周知每一門行當流傳至今都會產生一些奇功異術,列如湘西趕屍術、苗疆的巫蠱、降頭,林蝶家族世代流傳下來的驅毒體質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之中也包括鼎負盛名的京城王家,王家也有這麼一類奇術——避息功;說白了就是能夠較長時間的停止呼吸,調節自身血液中的氧份,進行身體內部循環的這麼一套功夫,也沒什麼太過於神奇的,跟傳說中的龜息功如出一轍。

騫哥腰間係著合成纖維的繩索先行潛入了泉底,泉底的深度著實令騫哥震驚了,滾動的泉水有些渾濁,這也極大的影響了視野的能見度,漆黑的水下,渾濁的水流滾滾湧動著,咕咕喘息的流水聲,隨著下潛的深度加深徹耳的躁動著,四周除了黑就是黑,騫哥甚至一度鬱悶的認為這是不是一條漫無邊際的深淵,潛行的時間久了連身體都開始疲憊到逐漸出現紅腫、酸麻等症狀,主要是因為水溫和水壓隨著下潛的深度遞增出現了大幅度的上升,騫哥現在恨不得脫了個溜光隻求得一時的酣暢淋漓,可這是不可能做到的畢竟這不是在陸地而是在水下,T恤衫入水後就徹底浸透了,衣服緊緊的粘連在身體上,渾身都不自在。

“什麼鬼東西!!!”騫哥浮在水中的身體下方出現了一座石塔,斑駁的塔身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傾斜,如果說意大利比薩斜塔是世界第一公認的傾斜危建,那麼你就太小瞧這座石塔了,如何人們有幸能夠親眼目睹它的風采,恐怕甚至會認為這是天宮裏的托塔李天王一時大意把玲瓏寶塔脫手墜下了人間,前提是最接近閻羅接管的地方還算的上人間的話。

這座石塔高約300米,塔頂的飛簷和塔身之間並沒有銜接,也可以說石塔是用整塊山石雕琢而成,這之間究竟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就不得而知了,現代的雕琢技術如果要雕琢的如此精美,起碼要70年不止。石塔的飛簷上,懸掛著一排排漆黑的圓形鈴鐺,每個渾圓的鈴鐺上都懸刻著許多雲間騰飛的飛龍,雖然經過水流和時間的雙重侵蝕使得鈴鐺上的懸雕有些模糊,不過多數的鈴鐺還是能看出騰雲駕霧、直衝天際的鐵骨錚龍,可騫哥卻發現了個奇怪的現象,飛簷下的鈴鐺在水中不但沒有浮起來,而且還隨著水流的流動墜在屋簷下方,輕輕擺動,可在水中耳畔卻能清晰的聽到,仿佛他就這自己的耳垂邊上晃動,隨著輕輕的擺動,叮叮的異響叮耳寒心,騫哥聽到這種怪異的響聲,咬緊牙關,忍不住哆哆嗦嗦的打了冷顫,或許是周圍不見五指的漆黑應景,或許是真的有什麼髒東西隱藏在黑暗中圍著騫哥吹拂著冰冷的寒氣。

騫哥潛下,駐足塔下,久久凝望。“嘿,難怪這麼歪還不倒。”隻見塔基並不是建在平整的地麵上,石塔腳下還是一座山,也就是說雕琢的時候直接依山勢雕琢。塔基下的山石深深的陷在泉底。這座山隱沒在地底,雕琢成石塔的部分隻是山頂。這種掩蓋真相的方法還算精妙。饒了一圈卻並沒發現入石塔的進口,騫哥緊皺著眉頭陷入了久久沉寂,他已經到極限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又上去時間肯定是不夠。考慮的東西一多,顧慮也隨之增加了。

“到底入口在哪兒呢?這該死的破地方。”騫哥怒目圓睜,在水下很形象的跺了跺腳,踩出的水花砰砰翻騰,隻恨自己一時衝動居然著了習城的道,如果那幫窮追不舍跟蹤他們的家夥是幕後黑手,現在他都開始懷疑習城才是真正的指示者,至於始作俑者是誰?思來想去絞盡腦汁都猜不到,到底誰哪位指導了這部年度大戲。突然靈光乍現,騫哥又象征性的砰砰踩動了幾下腳。

“咦,有啦!天無絕人之路啊!哈哈哈哈”騫哥的嘴角掀起了一個月牙般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