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分享:這幾年我一直在做互聯網教育,我希望構建一個互聯網平台,能夠讓每一個普通人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打破教育資源的壟斷。在做教育平台的過程中,我招聘過不少技術人員,我碩士學的是計算機,對於程序不陌生,我們班的那些技術牛人,我現在無法支付那麼高的工資,我們班2007年畢業的碩士生到現在的年薪基本都在25—40萬元之間,我請不起。招聘過程中我發現來應聘的更多的不是什麼本科大學畢業的學生,很多都是大專,他們畢業後花錢學了一門技術,然後開始在一些外包公司(專門接活做開發的公司,一般不做自己的產品)工作,一兩年後他們的工資高達6000元,手機開發(安卓開發和蘋果開發)更是高達8000元以上,比正規大學本科畢業的還要高。我招聘了好幾個這樣的,他可以幫你做基礎的工作,但是如果涉及到架構、數據吞吐、算法的,他們又都束手無策了,這類人相當普遍,用很短的時間讓自己拿到了一份不低的薪酬,但是由於缺乏正規大學所傳授的計算機知識,必須付出很多努力讓自己進步才能跟得上發展。

第三個分享:我曾經為某市國家電網做過一個人才篩選項目,當時那裏的局長(一把手)暗示了我幾個選擇標準:第一不要複讀生,第二必須大學本科以上,不要中專大專且不能是三本。我當時質疑這種選擇,因為自己也是複讀生,我拿我做例子說為什麼不可以,當時他隻說了一句話,問我我是大概率事件還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高中學習不好的大學又很一般的,這類學生成才的數量多還是少。一下子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因為像我這樣的是少數的(其實我高中學習是非常好的),招聘不能追求小概率事件。我們每個人在追求上總是希望自己成為那少之又少的部分,卻忽略了這本身就是少數,自己能否成為這個少數,如果要成為少數是否要花費更大的努力,當我們的基礎比別人差,又不花費巨大的努力時,請問又如何成為少數呢?我們憧憬未來是一件好事,但通向未來要靠現在,如果現在做不好,勢必要在未來的一天付出更多才有可能實現你的夢想。

以上三個分享是我眾多經曆中的幾個,但印象很深刻,我們讀大學總是抱著什麼專業好找工作,好掙錢,這也沒錯,可問題是掙錢的不是專業,是你自己,靠的是你的能力。今天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但這需要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思考為什麼自己沒有找到工作,而別人就可以呢?大學畢業不是保證你一定要找到工作的,這中間還需要你自身的準備的。但缺少了大學你將來就需要付出更多,因為你會遇到瓶頸。就拿財富來說,看看富豪排行榜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在21世紀互聯網高科技人才積累財富的速度更快,沒有知識的人在未來想走得更遠,難度太高了。

如果有時間你可以讀讀我的《學會自己長大》,裏邊我分析了很多錯誤的觀點,尤其對於學習和未來的。我的觀點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隻有學到老才能活到老。習近平主席有段話我很有感觸:“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看上去有點空,但卻是大實話,但不幸的是我們總是對於大實話視而不見,隻有經曆了挫折撞牆的時候才明白原來很多東西別人都告訴自己了。為什麼要等到撞牆呢?因為我們覺得可能不是這樣的,那是別人經曆的不一定落到自己頭上,但深層次的原因我覺得和我們缺少思考缺少反省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