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手外科(一)(1 / 3)

一、手部開放性損傷

【定義】

凡手部損傷,出現皮膚破損、出血,開放損傷部位往往伴有骨骼、肌腱、血管、神經等損傷,而且與外界相通者稱為手部開放性損傷。

【診斷依據】

1.病史有明顯外傷史。

2.症狀和體征皮膚裂傷、出血疼痛,肌腱、骨質外露或肌腱骨質斷端外露,局部畸形,手指屈伸活動受限或不能,皮膚感覺遲鈍、異常或喪失,手指血液循環差或無。

3.輔助檢查X線檢查明確手部有無骨折或脫位。

【證候分類】

1.擠壓、壓砸傷:這類損傷對手部軟組織、骨組織等有嚴重破壞,因而治療較困難,晚期多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2.切割鋸傷:這類損傷占手外傷的1/3以上,此類損傷多造成軟組織(如神經、肌腱、血管等)損傷。如早期治療得當,愈後功能較滿意,遺留功能障礙較輕。

3.撕脫傷:此類損傷較常見,多由印刷機、壓膠機、和麵機、梳棉機、脫粒機及交通事故等造成。多造成大麵積皮膚撕脫,有的造成指(肢)皮膚套狀撕脫。常合並深部組織損傷。此類損傷早期處理多需行植皮術以消滅創麵、關閉傷口。伴有深部組織損傷者,晚期多遺留嚴重的功能障礙。

4.絞軋傷:多為高速旋轉的機器將肢體卷入致傷。如車床、鑽床、離心機、攪拌機等。此類損傷造成廣泛的軟組織破壞和骨折,甚至肢體離斷。早期處理很困難,晚期多遺留較嚴重的功能障礙。

5.炸傷:由爆竹、雷管、火槍等造成。常造成多個手指甚至肢體缺損。創麵組織損傷嚴重,治療較困難。早期若處理不當,晚期多遺留功能障礙。

6.燒傷:多由高壓電、煤氣、火鍋及熱水等致傷。有的軟組織破壞廣泛且嚴重,治療困難。早期處理不當,晚期帶來嚴重的功能障礙。

7.摩擦傷:多由皮帶、砂輪等致傷,因致傷物高速旋轉,常伴有燒傷。早期處理需徹底清創,植皮修複創麵。

8.貫穿傷:多由槍及銳器刺等造成。創口小而深。早期必須仔細檢查,判斷深部組織損傷的情況,否則易造成漏診,失去早期修複的機會。

9.咬傷:由動物或人咬傷,創麵一般不大,但較深,汙染嚴重,極易感染。

【治療】

手外傷常伴其他組織或器官的損傷,應先搶救患者生命,但同時要注意手外傷的處理。應全麵分析病情,確定治療方案,具體治療原則是早期徹底清創、合理組織修複、正確及時的皮膚覆蓋、抗感染治療與功能鍛煉。

1.手術治療

(1)清創術:清創的目的是清除傷口內異物,去除失活組織,使汙染傷口變成清潔傷口,以預防感染。清創術常在止血帶下進行,以便於解剖及減少出血。

認真做好傷口清洗,是清創術的第一步,常規軟皂刷洗後,雙氧水、生理鹽水交替衝洗各3遍,最後碘伏消毒液消毒浸泡。

清創術應遵循由周圍向中心、由淺入深的順序徹底清除汙染、失活組織,從而使汙染傷口變為清潔傷口的原則。手的結構較複雜精細,清創時應盡量保留可保留的組織,如循環好,隻切除少許皮緣。清創時如果組織損傷的程度及範圍難以判斷時,可放鬆止血帶觀察組織循環,再擬定手術計劃。

(2)閉合傷口:在徹底清創的基礎上閉合傷口,保護外露的深部組織,防止細菌入侵,是預防傷口感染的重要措施。手部循環豐富,抗感染能力強,因此手部閉合傷口的時限一般可延長至受傷後12小時,還應考慮傷情、汙染程度及氣溫,然後決定是否閉合傷口。

如皮膚無缺損或缺損很少,可進行無張力直接縫合;對跨越關節掌、背麵及掌紋垂直與指蹼平行的直線傷口,宜作局部“Z”形皮瓣轉移,避免瘢痕攣縮;皮膚缺損而創麵有良好血液循環,無骨質、肌腱裸露,可做遊離植皮。深部組織外露很少時,可用附近軟組織(肌肉、筋膜)或軟組織瓣覆蓋,再行植皮;一般常用中厚皮片,但指腹和手掌部皮膚缺損可用全厚皮片。對於骨質、肌腱裸露範圍較大時,常采用局部皮瓣、鄰指皮瓣、遠位皮瓣移植修複。

(3)骨、關節的處理:與一般清創原則一樣,要盡量保留骨塊,僅去除完全遊離的小骨片。複位後用克氏針斜形交叉固定,掌、指骨骨折也可選用合適的掌指骨鋼板內固定,具有可以早期功能鍛煉的優點。不可用通過鄰近關節的髓內固定,否則會損傷關節,且固定不良,有旋轉可能。

(4)肌腱、神經處理:手外傷肌腱損傷的修複必須符合以下原則。即在創麵能一期愈合的情況下進行,而且是新鮮損傷,並要求無張力縫合;縫合時要做到無分離、不絞勒、不破壞肌腱的血液循環;術後要做到良好的製動和早期功能鍛煉的統一。

肌腱斷裂的常用修複方法有:①端-端縫合法適用於粗細相等的肌腱,有Bunnell縫合法、Kessler縫合法、Kleinert縫合法和Tsuge縫合法等;②編織縫合法適用於縫合粗細、厚薄不等的兩條肌腱;③可抽出式不鏽鋼絲縫合法適用於肌腱的減張縫合或肌腱止於骨上的縫合。

如果肌腱有缺損,則須行肌腱移植術進行修複;常選用掌長肌腱、蹠肌腱、趾長伸肌腱作為移植肌腱。

對於手部神經損傷,如神經缺損小於2cm的可通過神經改道、改變關節位置等方法獲得直接縫合。若神經缺損超過2cm者,則需行遊離神經移植進行修複,常采用腓腸外側皮神經作為供移植神經。神經縫合多采用神經外膜束膜縫合法。以達精確對位,便於功能恢複。

(5)血管損傷的修複:一側指動脈或指總動脈損傷,對手指循環影響不大,可不予修複。兩側指動脈全斷,手指供血不足,需要修複;爭取修複兩側血管,增加成功機會。血管吻合動靜脈比例一般保持在1:2。血管吻合應遵循無張力和內膜外翻的原則。

2.藥物治療

(1)中藥治療:給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的藥物。方藥:活血靈、解毒飲。每日1劑,水煎服。

(2)抗感染治療:首先應用廣譜抗生素2~3天,爾後根據術前傷口內滲出物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2~7天。

3.康複治療

(1)功能鍛煉:單純手部骨折或伸屈肌腱損傷,術後3天在外固定保護下適當功能鍛煉,4周後去除外固定,開始主動伸屈活動。關節脫位術後4~6周開始主、被動功能鍛煉。

(2)物理療法:用骨創電治療儀治療。

二、腕舟骨骨折

【定義】

腕舟骨骨折是最常見的腕骨骨折,延遲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壞死率遠遠高於其他腕骨,常引發創傷性關節炎,導致腕關節運動功能障礙。

【診斷依據】

1.病史跌倒時,手掌著地,腕關節極度背伸橈偏,暴力向上轉導,舟骨被橈骨關節麵的背側緣或莖突緣切斷。

2.症狀和體征腕部疼痛,活動受限,鼻咽窩腫脹,壓痛明顯,縱向擠壓拇指可誘發疼痛。

3.輔助檢查X線片檢查:舟骨位,標準正、側位和後前斜位片。必要時行CT、MRI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