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阿拉,我也阿拉
上海人聰明,寧波人精明。上海人更靈性,寧波人更堅定。上海人更多散裝,寧波人更多組裝。上海人更天馬行空,寧波人更百發百中。
有一天,一個叫陳祖芬的上海人,遭遇了一個叫楊東標的寧波人。
陳祖芬喜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譬如今天寫紀實,明天寫荒誕。楊東標是目標始終如一,不管陳祖芬跑到上海,還是跑到兩廣跑到蘇杭。
一年多以後,我從北京到寧波的飛機上乖乖地走下,走進寧波,走進說不盡的活力經濟和說不盡的浙東文化。
我才知道,原先的上海人裏,有三分之一祖籍寧波,或者有寧波親戚。現在麼,上海大了,不過寧波也大了。上海移民多了,不過寧波移民也多了。上海人還是叫自己阿拉上海人,寧波人也是叫自己阿拉寧波人。你也阿拉,我也阿拉。
上海人過去管寧波人叫“鄉下人”,這裏的“鄉下人”,指的是老家的人。寧波人聽來是不會計較的。
我這個散裝阿拉遇上組裝阿拉,譬如李浙杭+楊東標+李建樹,我沒有不輸的道理。
到2008年,一橋飛架寧波和上海,寧波進入上海的兩小時經濟圈。於是,孫中山在1916年的預言,更清晰起來:“寧波不難成為吾國之第二上海。”
你也阿拉,我也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