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後,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呂後以漢惠帝年少,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際政權。又毒死趙王劉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名為“人彘”。惠帝不滿呂後所為,憂鬱而死。呂後遂臨朝稱製,為中國皇後專政的第一人。
呂雉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名載史冊的皇後。在秦末複雜的政治風雲中,她和丈夫劉邦——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患難與共,在打出一個漢家天下的同時,她也磨練成為有膽有識的女中丈夫。
作為人妻,她沒有因丈夫的三宮六院生出多少嫉妒之心;但作為人母,她卻不得不為兒子的太子地位殫精竭慮。“夫可讓,子不可奪”,在漢宮驚心動魄的奪嫡鬥爭中,為了母愛,她竟然以驚人的殘酷,釀造了千古奇禍——“人彘”,從而使她變成了曆史罪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江蘇沛縣城內有一大戶人家,主人姓呂,名父,是沛縣縣令的知交。呂父有一女兒,名雉,字娥妁,生得端莊秀媚。呂父不顧縣令三番五次求娶,卻把女兒許配給了本地一名無賴劉邦。劉邦本出身農家,從小遊手好閑,後來混了一個亭長的小官吏,雖有微薄的薪俸,但不幾日便傾於酒肆娼寮,身上常常一文不名。那天呂公大宴賓客,劉邦拿不出賀儀,寫了一張空頭拜帖,上書“賀儀一萬錢”,投到呂公門下。誰知呂公不但將他迎為上賓熱情款待,又見他相貌不凡,言語慷慨,還將女兒許嫁給他。
洞房花燭夜,呂雉偷眼打量丈夫,見他雖然已屆壯年(這年劉邦三十三歲),卻是高鼻梁,美須髯,氣度非凡,心中暗暗喜歡。第二年,她生下一個女兒,過了三年,又生下兒子。除了操持家務、奉養公爹和一雙兒女外,她還時常下田耕作。
這年秦二世下詔,命各郡縣遣送一批罪徒去驪山修築秦始皇的陵墓。沛縣縣令派劉邦押送一百多名犯人向西進發,誰知,半路上罪犯逃走大半,劉邦無法交差,幹脆放走了全部犯人,自己則帶了十幾名追隨左右的壯士逃到芒碭山間暫居避禍。不久劉邦便與好友蕭何、夏侯嬰等人率三千沛縣子弟起兵反秦。這樣一走就是數年,一家人的生計全部壓在呂雉一人身上,度日艱辛異常。
時值秦始皇在位晚期,秦政暴酷,各地都出現了百姓的騷亂,身為亭長的劉邦常出門在外,呂雉的牽掛是一天重似一天。為了生計,呂雉不得不親自鋤禾耕種,以柔弱的身軀擔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但此時的呂雉,感到生活是充實的,對於生活的艱辛,也沒有特別難熬的感受。
有一天,她正帶著兩個孩子在地裏忙碌,一個過路的老者向她討水喝,呂雉索性拿出隨身帶來的飯食給老者吃了。老人吃罷,對呂雉說“夫人心地良善,有貴人之相。”呂雉聞言,知道他和父親一樣會相術,就請他給兩個孩子相麵。老者也不客氣,直言相告“從他們的麵相看,富貴是有指望的。夫人將來要成為貴人,恐怕還是要指望兒子。”老者講完,悄然離去。這番話,在呂雉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記,“母以子貴”的思想從此紮下了根。不一會兒,劉邦偏巧從田間經過,他見呂雉站在地頭發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便上前詢問,呂雉這才回過神來,把剛才的事情告訴了他。劉邦一聽,也很覺吃驚,便想知道個究竟,就問呂雉“老者現在哪裏?”“剛走一會兒。”劉邦二話沒說,調頭就追,很快就趕上了那個老者,請求也給自己看看麵相。老者似乎早就對此有所預料,見劉邦急火火的樣子,便不緊不慢地說“剛才見你的夫人與孩子都是貴人之相,實不知還有閣下。閣下麵相貴不可言,他們母子都得指望您才能求得富貴呀!”劉邦聽罷,心中美滋滋地,暗想這不是與呂公所說的一樣嗎?劉邦覺得,自己一個亭長,能得到什麼富貴可以庇蔭妻兒老小呀!想著想著,眼前不禁浮現出自己前往鹹陽(今屬陝西)見到秦始皇的情形。當時秦始皇車駕出行,儀仗威嚴,劉邦豔羨不已,不覺長歎一聲“嗟乎,大丈夫立天地之間,就要有這種威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