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誰都不願意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以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意味著一次機會的喪失。不過,一生平順,沒遇到失敗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所有人都存在談敗色變的心理,然而,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失敗其實是一種必要的過程,而且也是一種必要的投資。數學家習慣稱失敗為“或然率”,科學家則稱之為“實驗”,如果沒有前麵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裏有後麵所謂的“成功”?
全世界著名的快遞公司DIL創辦人之一的李奇先生,對曾經有過失敗經曆的員工則是情有獨鍾。每次李奇在麵試即將走進公司的人時,必定會先問對方過去是否有失敗的例子,如果對方回答“不曾失敗過”,李奇直覺認為對方不是在說謊,就是不願意冒險嚐試挑戰。李奇說:“失敗是人之常情,而且我深信它是成功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成功都是由於失敗的累積而產生的。”
李奇深信,人不犯點錯,就永遠不會有機會,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遠比在成功中學到的多得多。
另一家被譽為全美最有革新精神的3M公司,也非常讚成並鼓勵員工冒險,隻要有任何新的創意都可以嚐試,即使在嚐試後是失敗的,每次失敗的發生率是預料中的60%,3M公司仍視此為員工不斷嚐試與學習的最佳機會。
3M堅持的理由很簡單,失敗可以幫助人再思考、再判斷與重新修正計劃,而且經驗顯示,通常重新檢討過的意見會比原來的更好。
美國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發現在所有企業家中平均有三次破產的記錄。即使是世界頂尖的一流選手,失敗的次數毫不比成功的次數“遜色”。例如,著名的全壘打王貝比路斯,同時也是被三振最多的紀錄保持人。
其實,失敗並不可恥,不失敗才是反常,重要的是麵對失敗的態度,是能反敗為勝,還是就此一蹶不振?傑出的企業領導者,絕不會因為失敗而懷憂喪誌,而是回過頭來分析、檢討、改正,並從中發掘重生的契機。
沮特?菲力說:“失敗,是走上更高地位的開始。”許多人之所以獲得最後的勝利,隻是受惠於他們的屢敗屢戰。對於沒有遇見過大失敗的人,他有時反而不知道什麼是大勝利。其實,若能把失敗當成人生必修的功課,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失敗都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佚名)
自卑是心靈的釘子
自卑是麻痹藥,自卑是落後丹,自卑是自殺的劇毒品!驅趕自卑的良藥是接受自信心訓練,建立自信。
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欄,每個人都必須成功跨越才能到達人生的巔峰。
自卑的人,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與人來往,隻想與人疏遠,缺少朋友,顧影自憐,甚至自疚、自責、自罪;自卑能人,缺乏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抓不住稍縱即逝的各種機會,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自卑的人,常感疲勞,心灰意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沒有效率,缺少生活情趣。
如果一個人總是沉迷在自卑的陰影中,那無異於給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但是如果能夠認清了自己,懂得換個角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麼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20年後,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富有者並不一定偉大;貧窮者也並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機會放到了每個人麵前。自卑的人也有相同的機會。
自卑常常在不經意間闖進我們的內心世界,控製著我們的生活,在我們有所決定、有所取舍的時候,向我們勒索著勇氣與膽略;當我們碰到困難的時候,自卑會站在我們的背後大聲地嚇唬我們;當我們要大踏步向前邁進的時候,自卑會拉住我們的衣袖,叫我們小心地雷。一次偶然的挫敗就會令你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將自己的一切否定,你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窩囊至極,你會掉進自責自罪的旋渦。
自卑就像蛀蟲一樣啃噬著你的人格,它是你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它是快樂生活的攔路虎。
一個人如果自卑,他不僅不敢有遠大的目標,同時他將永遠不會出類拔萃;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自卑,隻能當別國的殖民地,站不起來,也不敢站起來,隻能跟在別國後邊當附庸。
自卑是一種壓抑,一種自我內心潛能的人為壓抑,更是一種恐懼,一種損害自尊和榮譽的恐懼。所以生活中,我們隻有比別人更相信並且珍愛自己,我們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天地。當我們遭到冷遇時,當我們受到侮辱時,一定要自尊自愛,把羞辱作為奮發的動力,激勵自己去戰勝一個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