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正常老年人的主要特點(1 / 2)

正常老年人生理變化的特點

1.形體的變化

(1)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一般情況下,人到50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出現椎間盤退行性改變、脊柱生理彎曲發生改變,出現脊柱向前彎曲並變短,身高降低。此外,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出現“駝背”。體重的變化隨種族、年代而異。有的老年人因細胞和組織器官的萎縮、脫水,鈣代謝異常導致的骨質疏鬆等,體重會逐漸下降;有的老年人則因皮下脂肪堆積會逐漸發胖。

(2)容貌的變化:老年人由於合成黑色素所需的多巴過氧化酶及酪氨酸酶減少,頭發、眉毛逐漸稀疏、變白。老年人麵部皺紋逐漸增加,眼瞼及麵頰部皮膚鬆弛逐漸下垂,眼球內陷。構成所謂的“老年麵容”。

(3)皮膚的變化:皮膚的保護性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低,各皮層的細胞、血管數逐漸減少,腺體萎縮,彈性蛋白纖維退化,導致老年人的皮膚彈性降低,感知覺減退,免疫力下降,維生素D合

成減少,並有皮膚幹燥、皺紋多、缺乏光澤、傷口愈合慢及伴有皮損等表現。

2.呼吸係統的變化

(1)老年人由於支氣管柱狀上皮細胞萎縮,纖毛粘連、倒伏、排列紊亂或脫落、運動減弱,對吸入氣體的過濾、潤化和阻擋塵粒進入肺的功能減弱,故易引起呼吸係統感染。

(2)肺組織本身彈性纖維的數量減少、變性,彈性回縮力衰減;肺泡壁的毛細血管減少,肺小動脈硬化,血管內膜膠原纖維增生,肺循環血流灌注減少。

(3)肋軟骨因脫水和鈣化,限製了胸廓的活動;呼吸肌纖維變細,肌肉收縮力下降等。所有這些器官的生理性改變使老年人呼吸運動的效率減退,通氣量下降。

3.循環係統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循環係統可出現下列變化:

(1)冠狀動脈硬化,使心肌供血明顯減少,心肌負荷加重,可導致心肌肥厚。

(2)包繞在心髒外麵的間質纖維、結締組織增多,束縛了心髒的收縮與舒張。

(3)心髒瓣膜由於硬化和纖維化而增厚,柔韌性降低,影響了瓣膜的正常開放與關閉,從而產生狹窄及關閉不全,影響血流動力學變化,造成心功能不全。

(4)全身血管老化,尤其是動脈硬化,導致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4.內分泌係統的變化

(1)垂體重量減輕,腺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減少,可發生肌肉萎縮、脂肪增多、蛋白質合成減少和骨質疏鬆等。神經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使腎小管的重吸收減少,可引起夜尿量增多。

(2)腎上腺皮質發生退行性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係統功能減退,攝取利用膽固醇的能力減弱,皮質醇的分泌與排泄均降低,使老年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和對應激的反應能力明顯下降。

(3)甲狀腺重量減輕,攝取碘、分泌激素的能力降低。

(4)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相對減少,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減少和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容易發生老年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