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振振有詞的道理卻是得到了許多朝臣的認同,再加上沒了聞仲之後,紂王已真正做到了乾綱獨斷,最終他這分兵攻伐兩地的決議得以實施,當堂便派出兩路使者分別趕往澠池縣和三山關傳旨。
單說前往三山關的使者,一路饑餐渴飲,曉行夜住,非隻一日來到三山關上,麵前鄧九公傳下旨意。
鄧九公接旨之後不敢怠慢,交卸了三山關的防務之後,點齊三軍北上,浩浩蕩蕩直奔李靖的汴城而來。
因為在朝歌埋伏著雷開這個眼線,李靖早已得知紂王起兵討伐的消息,事先便做好了準備。鄧九公的大軍才離開,李靖駕下的大元帥丁策也點了一支人馬,離了汴城南下,來到進入北地的門戶重鎮“紅雲關”。
在李靖大軍進駐紅雲關後的第五天,鄧九公領兵來到關前,在紅雲關南門外三十裏安下營寨。
第二天,雙方幾乎同時出戰,鄧九公和丁策都是用兵的老手,均知此戰不過是試探對方虛實,遠未到全力以赴的時候,所以各自都隻待帶了三千兵士。
兩軍在關下列開陣勢,鄧九公見李靖軍馬陣勢齊整,將士戰意高昂,不由暗讚對方主帥治軍有方,是個勁敵。他催開戰馬來到陣前,隔遠高呼道:“掃北大元帥鄧九公在此,李靖出來見我!”
“掃北大元帥?當初本爵也曾經做過也!”李靖對身邊的眾人開了個玩笑,便催動黑焰駒出陣,與鄧九公馬打對頭。
“鄧元帥請了。”李靖在馬背上拱手為禮。
鄧九公麵沉似水,勉強還了一禮,問道:“李靖,你深受國恩,由將而帥,後至裂土封侯,為何不思上報國恩,反而懷謀逆之誌,侵占北地,割據自立?本帥勸你即刻下馬受縛,可免北地生靈塗炭。若是冥頑不靈,等到天兵破城,玉石俱焚,則悔之晚矣!”
李靖笑道:“鄧元帥,我與紂王的恩怨,天下人有目共睹,誰是誰非早有公斷。你若要攻伐我北地,盡管放馬過來便是。拿出這些理不直氣不壯的借口來撐門麵,徒惹人笑,沒得折了你鄧元帥的剛直之名!”
鄧九公臉上微紅,當年紂王對李靖的打壓、排擠乃至後來的陷害,他亦有所耳聞,甚至在內心裏頗為李靖抱不平。方才為振軍威士氣而顛倒黑白指責李靖,心中本就有些發虛,此刻被李靖一語揭破,自然愈發的慚愧無言。
身後鄧九公之子鄧秀見父親被李靖問得張口結舌,急催戰馬來到陣前,厲聲喝道:“父帥,與這等亂臣賊子有何話講?待孩兒將其擒下,他自然恭服!”聲到馬到人到槍到,一杆銀槍斜刺裏向李靖咽喉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