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說,不完滿才是人生。人生就是充滿缺陷的旅程。從哲學的意義上講,人類永遠不滿足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生存環境、自己的生活水準。這就決定了人類不斷創造、追求。
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語錄: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在季羨林看來,過於要求完滿的人不會快樂,比如他自己雖然少小離家,沒過多體會過父母的嗬護和寵愛,但是在研究學問中卻獲得了無上的樂趣。
季老在《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中曾撰文“不完滿才是人生”。人生在世,起初誰都希望完滿:讀書能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念自己喜歡的專業,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娶(嫁)自己中意的人……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經曆的也許是這樣的生活:上了一個還不錯的學校,學了一個不算討厭的專業,幹了一份糊口的工作,和一位還說得過去的人相伴一生。與原來的設定難免會有巨大的懸殊,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所有人的人生都會有遺憾,都不會圓滿。完滿永遠隻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中,它是我們的願望,但卻不可實現。
大家童年時大概都玩過積木。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拚出不同的造型,可以說是千姿百態,千變萬化。但不管怎樣去拚積木,總是有缺陷,設計好一種造型後,覺得不完善,於是又重新去拚,結果,還是有不滿意之處,於是有可能繼續下去……做人就像拚積木一樣,到達一個目標,實現一個想法之後,總覺得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於是又去找想象中的那種圓滿。一生總是不停地在尋找,但總是未能如願,最後,許多人都是帶著一絲遺憾離開了世界。
其實,十全十美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找到的,這種完滿之事隻存在於人的想象當中。而且人的美好並不完全取決於完滿無缺,而恰恰是因為有缺憾之處才會有追求和拚搏,才會使自己的生命分外多彩起來。有的人總是不願承認自己的一點點缺陷乃至失誤,總是想方設法地掩飾自己身上的毛病,時時處處嚴嚴實實地包裹著自己,有苦有累自己往肚裏吞,到頭來回想一下自己走過的路,方知自己一路上走得太累太累,失去了更多更美的東西。
抬頭看一看曆史:乾陵有一塊“無字碑”,也稱豐碑,是為女皇武則天立的一塊巨大的無字石碑。據說,“無字碑”是按武則天本人的臨終遺言而立的,其意無非是功過是非由後人評說。武則天輝煌一時,臨終前在經曆了被逼退位之後,便預見到她身後將麵臨的無休止的榮辱毀譽的風風雨雨。所以做人做事,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做到沒有後患的人是不多的。
世上難有真正的圓滿,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一時的缺陷與失落。
台灣作家劉墉先生寫過這樣一則故事:
他有一個朋友,單身半輩子,快50歲了,突然結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齡差不多,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隻是知道的朋友都竊竊私語:“那女人以前是個演員,嫁了兩任丈夫都離了婚,現在不紅了,由他拾了個剩貨。”這話不知道是不是傳到了他朋友耳裏!
有一天,朋友跟劉墉出去,一邊開車,一邊笑道:“我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盼著開奔馳車,沒錢買不起,現在呀,還是買不起,買輛二手車。”他開的確實是輛老車,劉墉左右看著說:“二手?看來很好哇,馬力也足。”
“是啊!”朋友大笑了起來,“舊車有什麼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麵嫁了個四川人,又嫁了個上海人,還在演藝圈20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麵見多了,現在,老了,收了心,沒了以前的嬌氣、浮華氣,卻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講句實在話,她真正最完滿的時候,反而都被我遇上了。”
“你說得真有理,”劉墉說,“別人不說,我真看不出來,她竟然是當年的那位豔星。”
“是啊!”他拍著方向盤,“其實想想自己,我又完滿嗎?我還不是千瘡百孔,做過許多荒唐事?正因為我們都走過了這些,所以兩個人都成熟,都知道讓,都知道忍,這種‘不完滿’正是一種‘完滿’啊!……”
“不完滿”正是一種“完滿”!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便不會去苛求自己,也不會去苛求他人。隻有一個懂得接受的人才會更懂得去珍惜。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了一個缺口,雖然你不想要這個缺口,但是這個缺口卻如影隨形地跟著你:人生就像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圓,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圓滿的,也許正是因為認識到了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所以我們的人生才因此而更加美麗。正如斷臂美神維納斯,她的存在和聞名世界不能不說是一個意外。創作者最初的意圖顯然是要塑造一個完滿的塑像,哪個雕塑家會去追求一件殘缺的藝術品來證明自己?然而維納斯的斷臂恰恰證明了殘缺的美才是真正的完滿。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經曆許多不盡如人意之事。偶然的失落與命運的錯失本來是具有悲劇色彩的,但是因為命運之手的指點,結局反而會更加圓滿。如果懂得了圓滿的相對性,對生命的波折、對情愛的變遷,也就能雲淡風輕、處之泰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