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確實不應該做這種事,但在當時那種境況下,有誰寧願自己喪命而不要寶物呢?從他進到堡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們當中必須有一個人得死。假如讓他活著出去,一旦事情敗露,我們四個誰都活不成。”
福爾摩斯打斷了他的話說:“接著往下說那事。”
“我和愛波德勒·克汗及德斯特·阿克勃爾一塊兒將那屍體抬到了裏邊。別看他矮,但是很重。墨赫米特·辛格在外守門。經過曲折的一條甬道,我們最終來到一個空蕩蕩的大廳,大廳四周的牆壁早已支離破碎,地上的大坑成了他天然的墳墓。我們早就找好了這個離堡門很遠的地方。我們將他的屍體放進去,又用碎磚塊埋了。一切都收拾好後,這才去看寶物。
“你們眼前的這個鐵箱那時就放在阿奇麥特曾躺過的地方。一把鑰匙用絲線係在箱子的雕花提柄上。打開箱子之後,瞬間美夢成真,那滿箱金光燦爛的珠寶晃得人簡直睜不開眼睛,就像我童年時在波舒爾聽過的傳奇故事一樣。盡情地過了一番眼癮之後,我們將所有珠寶開了一張清單。箱子裏裝有二百一十塊青玉、六十一塊瑪瑙、一百七十塊紅寶石、九十七塊翡翠、四十塊紅玉、一百四十三顆上等鑽石。其中有一塊叫‘大摩克爾’的鑽石,據說號稱世界第二大鑽石。其餘還有無數的縞瑪瑙、綠玉、土耳其玉、貓眼石及當時我不知名的寶石,但後來我都認識了。另外,還有三百顆上好珍珠。其中十二顆串成了一條珍珠項鏈。從櫻沼別墅將箱子取回後,我仔細清點了一下,發現就少了那串項鏈。
“清單開好後,我們又將寶物放回到箱子裏,並讓墨赫米特·辛格看過。最後,我們再一次發誓:嚴守秘密,團結一致。我們決定先藏好箱子,等局勢穩定之後再平分。
“這些珠寶太珍貴了,如果馬上平分,各自都帶在身上,非常容易被發現並引起懷疑。另外我們也找不到更合適的地方藏它。所以我們又將箱子抬到了埋屍體的那個屋子,找到一麵最完整的牆,先卸下了幾塊磚,將寶箱藏進去之後,又將磚頭封好。我們都用心記住了藏寶的地方。第二天,我為每個人畫了張地圖,並且四個人都簽了名,以此代表我們許下的諾言:從今之後,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四人的共同利益,任何人不能獨占。先生,我敢發誓,我至今決沒幹過有損於我們四人共同利益的事。
“關於印度暴亂的結局,我想就不必說了。德裏被威爾遜占領,考林爵士收複了拉克瑙,暴亂就此結束。新的軍隊紛紛開到了印度,那諾·薩希布乘著飛機逃走了,克雷特海德上校率領了一個急行軍縱隊來到阿克拉,將叛軍徹底清除了,印度又慢慢地恢複了和平。我們都迫切盼望著平分寶物的那天早日到來,然後各奔東西。可沒想到的是,我們卻被逮入監獄,一切夢想都破滅了。
“事情的經過是:盡管來藏寶的阿奇麥特是土王的親信,但土王並不完全信任他,同時又派了一個更貼身的仆人沿途跟蹤阿奇麥特。那晚,他看到阿奇麥特進入堡門後,本以為他已經藏匿好了珠寶,並在第二天也想法兒混進了堡內,但他卻始終沒有找到阿奇麥特。他認為事情蹊蹺,於是就報告了守衛班長,班長又報告了司令。司令要求在堡內進行一次全麵搜查,後來,就發現了阿奇麥特的屍體。而我們這四個人呢,三個是守衛堡門的,另一個是死者同伴,因此很順理成章地就被逮捕了。土王那時已被罷免了,並被趕出了印度,所以在審問中,那些寶物就再沒人提起。這變成了我們四個人的秘密。但是,殺人償命,我們都成了凶手。三個印度人被判終身監禁,我則被判處死刑,後來又被減免,跟他們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