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羅盤是古代中國人認識地理,利用環境的傳統工具。古人依靠羅盤認識山脈河流,選擇宜居環境,有一套自身的理論體係。在科技進步,信息發達,交通便利,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今天,古人遺留下來的傳統方法,雖然可以借鑒,但必須利用現代的科技文明成果,刷新古人的理論體係,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羅盤理論體係,才能被今天的人們所接受,使其發揚光大。學習研究古老的羅盤,必須對羅盤有一個承前起後的認識,才有新的積極的意義。第一節 羅盤的源流、名稱及特點羅盤是從上古時期流傳至今的辨別宇宙方位,選擇地勢環境,探索星體運行,預報天象氣候的傳統測量工具。一、羅盤的名稱羅盤又叫羅經。羅經取包羅萬象,經天緯地之意,羅盤是羅經的俗稱,因其形狀是一個圓盤而稱羅盤。二、羅盤是社會生活的流影在中國曆代社會中,都存在羅盤的影子。羅盤的前身是磁石、指南車、司南、指南魚、指南針,而後逐漸發展成為水羅盤、旱羅盤和我們今天看到的羅盤。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史,從公元前5000多年的黃帝時期,就有用指南車打敗蚩尤的傳說記錄。夏商周時期,古人發現磁石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磁體有吸引和排斥兩種現象,並在軍事、天文、地理等方麵的大量應用。春秋戰國至三國兩晉時期,以司南為代表的科技發明,祖衝之、張衡、馬均等一批傑出科學家,利用磁石在天文學、地震學、機械力學、數學等領域的發明創造,占領了當時社會科技發明創造的主流。唐宋以後,指南魚、指南針、水旱羅盤等,在軍事、數學、航海、醫藥、環境領域的廣泛運用,對當時社會生產力的革新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羅盤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人們為了世代興旺,幸福安康,利用羅盤選擇宜居的環境也逐漸興盛起來,並利用易學知識形成一套比較係統與完整的認識地理、利用環境的風水理論。

為什麼曾為曆史文明起過一定推動作用的羅盤及其理論,到了今天卻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呢?認真檢討曆史,作者認為:羅盤及其理論束縛在易學的圈子裏,沒有隨當代科技成果更新發展,又被所謂的門派隔閡,且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不發展,不傳播,不創造,不革新,與主流社會就越來越疏遠。現在,當大家都認為要走統一融合之路才有生存空間時,各門派把自己的秘密絕活都亮了出來,但卻是一大堆繁雜枯燥的老古董,使人無所適從。盡管羅盤發展有這樣或那樣的是是非非,但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在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羅盤發展史的記載,科技發展需要它,老百姓安居樂業、向善心態、生活習慣或多或少也需要它。當下,羅盤界的緊要任務是創新羅盤,完善主線理論。三、羅盤的一般特點羅盤具有環展無限性、立體包容性、合圍統一性、事物回歸性、普遍聯係性等特點。(一)環展無限性是指羅盤的通達能力以任何一個中心點或極點,呈圓環狀向外擴展,可越過地球,進入宇宙空間。(二)立體包容性是指羅盤的容納能力羅盤的“羅”字,是包羅萬象的“羅”,因為象征宇宙,所有的星球、大地河流,萬事萬物都在其中。(三)合圍統一性是指羅盤的分割能力雖然羅盤象征宇宙,但由於層圈的作用,它又將部分山川地貌、自然現象等具體在一定範圍內,用周邊眼光統一起來看環境優劣。

(四)事物回歸性是指羅盤的概括歸納能力羅盤分析天文地理,芸芸眾生,在層圈作用下,通過重複回歸,尋找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普遍聯係性是指羅盤的實用能力按羅盤發明者的初衷,羅盤現象能解釋世間一切事物,因此羅盤與宇宙星體、天地自然、人事物類、周邊物體等等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四、羅盤思維方法學習羅盤能夠練就出“點麵結合、均衡適度、兼顧各方”的思維方法。點麵結合,即立極點與周邊,周邊與立極點的相互聯係;均衡適度,即陰陽平衡;兼顧各方,即各個方麵五行協調,這就是羅盤思維方法。如地球與九大行星的聯係,本國與周邊國家的聯係,城市與周邊城市的聯係,房屋與周邊房屋和山脈河流的聯係,個人與周邊人群的聯係等等。一個地點,一個環境,一件事物要從點到麵,從中心到四周,多角度多側麵去認識。這種思維方法有益於個體和群體增長智慧和身心健康。第二節 天然羅盤本書作者研究認為,羅盤一般分天然羅盤和人工羅盤兩大類。過去所有關於羅盤的資料,隻記載了人工羅盤,而忽視了天然羅盤。應該說,人工羅盤來源於天然羅盤、象征著天然羅盤。本書雖然主要介紹人工羅盤,但作為研究手段,認識方法,有必要用簡短的篇幅來介紹天然羅盤,對人們認識地理、利用環境有積極的補益作用。一、天然羅盤的地理特征天然羅盤是指像羅盤形狀的自然地貌,或以預測點為中心的圓弧輻射範圍。天然羅盤的命名主要是啟迪思維,導向認識方法。(一)巨大型“環展式”地理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表麵,有很多山脈、水係、平原、湖泊,且呈環狀、半圓狀、扇形等地理特征,如四川盆地、八百裏秦川、河套地區、渤海灣、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均可以稱為巨大型環展式地理單元。這部分地區均有一個地理中心點,對人類文明發展史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四川盆地的成都、八百裏秦川的西安、渤海灣的大連等,都能證明這個觀點。(二)中小型“合圍式”環形地貌合圍式環形地貌最典型的是小型盆地、凹地、大江大河環繞的區域、島嶼等具有羅盤的顯著特征,這些地方既是中國古代風水學研究的“風水寶地”,又是西方人研究的“宜居聚落”。二、羅盤特性與宜居聚落大地就是一個大羅盤。中國古代風水學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學和環境利用學的總和。中國人講究“風水寶地”,西方人講究“宜居聚落”,二者研究的都是人類宜居的九大聚落區。如果用羅盤思維方法來看,符合羅盤特點的地方,就是“風水寶地”和“宜居聚落”。被世界公認的九大“風水寶地”和“宜居聚落”是:盆地、衝積扇平原、兩河交彙處、河階台地、平地高崗、湖中砂地、綠洲、海濱港澳。它們與羅盤的基本聯係如下:衝積扇平原是以江河水流作為衝力,經過若幹萬年的運動形成的宜居之地,其衝流點主要在一個方向上,猶如羅盤的中心以環形向外擴展,人們看到的“扇平原”僅是羅盤的一部分。盆地是在地球上有很多被群山合圍的大大小小的區域,地理學上稱為盆地,盆地是人類典型的聚集區。如果站在一個小盆地的中央,極目四野,你自然而然要想到圓周,這就是羅盤的合圍統一性特點,如果中心有隆起的台地,更能體現其特點(作者的家鄉——四川達縣靳家坪村,就是一個天然大羅盤)。兩河交彙處的羅盤特點更明顯,以交彙處作為羅盤的中心,二水或多水來,一去水,作為羅盤的經線,輻射四方,環展無限,其中心地帶是最好的“宜居聚落”,城鎮也因此而發展、擴展。河階台地和平地高崗是一些被群山和眾水合圍的地方,站在一個製高點,把握山川地脈。可以想象一下,應該把羅盤放在哪個點上,才能立體包容全部區域。這是人文地理學要歸納的地理要衝,也是風水學要研究的立極點。海濱港澳是三麵環山一麵向水的“撮箕”形海灣,世界的海濱城市和人類聚集區,大多數都是在這類地形上發展起來的。這類地形的羅盤中心在海上,航運業發達。人們征服大海、周遊列國的心態濃厚,與盆地意識有強烈的反差,因為海灣人麵向羅盤中心以外是無盡的大海,盆地人麵向羅盤中心以外仍然是盆地。

因此從方位而言,海灣人看別人,盆地人看自己。中國人習慣以水為財,從羅盤中心而言,海灣人看別人的財,財富增加,盆地人看自己同伴的財,財富消耗。湖中砂地即小型島嶼,四周水域作圍牆,人們靠農耕漁牧業為生,安逸舒適,獨立性強,自給自足,但容易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綠洲一般是沙漠戈壁人選擇的宜居地,有水才有綠洲,綠洲是寂死沙漠的靈氣點,即風水寶地,如敦煌的月牙泉等地。綠洲雖然是沙漠的風水寶地,但也是沙漠中的大煞地,獸害蟲傷,戰爭械鬥,凶殺搶奪,都發生在沙漠綠洲附近。天然羅盤是以人工小羅盤為參照物,對大地展開的無限聯想,這種方法,對學習本書以後各層次的內容有一定的啟迪作用。第三節 人工羅盤人工羅盤就是人們用材料工藝製作的羅盤。本書以後介紹的羅盤及其各層,都是人工羅盤(以後章節裏省略“人工”二字)。一、羅盤的組成部分羅盤主要由外盤、內盤、天池、天心十道、內盤資料層五部分組成。過去,有的羅盤還安裝有線錘,現在一般用水平儀代替線錘,所以,完整的羅盤由六部分組成。(一)外盤形體外盤是一個正方形的木質體或銅質體,正中製作一個凹圓體,用於嵌放內盤。外盤的作用是定線位,其操作方法是利用正方形的四邊,與被測物體(牆壁或碑麵)保持平行,再結合內盤層圈上的資料,就能得出被測物體的線位等。(二)內盤形體內盤是整個羅盤的主體部分,是將標識有各類文字、符號、數據等若幹層圈製作在一個硬質圓盤上,嵌放在外盤凹圓體中,能夠自由轉動。羅盤的“盤”,其本義是指那個“硬質圓盤”。內盤的作用是承載各類層圈資料,當轉動內盤,天池內磁針完全與底部紅線重疊,通過對應層圈上的文字、符號、數據等,就可得出被測物體的所需線位及各類數據。為攜帶方便,有的羅盤隻有內盤,沒有外盤。(三)天池天池在羅盤的中心,分兩部分:一是磁針,二是安放磁針的凹形圓柱體,又稱海底,磁針在凹形圓柱體內能夠平衡自如轉動。磁針一端用紅色表示南方,另一端用黑色表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