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1 / 1)

大趙國洪武曆七年,鄞王薛元齊作亂,曆時九年,洪武十六年兵敗,被輔國大將軍李牧邯用計所俘,後於獄中服毒自盡,參與作亂的大部分首腦也都被殺被抓,受誅連者不計其數。

同年,大趙國東部水災,北部旱災,西南蝗災,左相公孫白感於上天有好生之德,上書皇帝免去大部分作亂士兵的死罪,改為勞役和流放,皇帝恩準。

鄞王兵敗一個月後,一眾首腦全部壓赴上京城斬首示眾……

原本最為強大的大趙國在鄞王之亂後,又加上連年的天災人禍,衰勢漸顯,在軍力上逐漸被臨近的西秦國趕超。

洪武十七年秋,洪武帝崩,新皇繼位,遂改曆“和朔”……

新皇趙獻帝誌大才疏、好大喜功,大趙國衰勢更盛,國內全靠司馬相國才得以支撐,大趙邊境雖然因為有輔國大將軍的鎮守而讓西秦不敢搞什麼大行動,可是這幾年來的小動作從來沒有間斷過。

而自和朔曆以來,天下間天災連年,許多地區民不聊生,起兵作亂者各地多有之,雖被李大將軍以雷霆手段鎮壓下去,可是大趙國的國力也在內亂中不斷流失。

西秦虎視眈眈,北邊草原上的遊牧部落蠢蠢欲動,即便是弱小的南詔國,也開始不安分起來。

正可謂是外憂內患,大亂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