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後記(1 / 1)

2009年,與新中國同齡的中國作家協會和《文藝報》迎來了自己的六十歲生日。

1949年7月23日,中國作家協會的前身--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在迎接新中國的曙光中應運而生。六十年來,中國作協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係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全心全意為全國各民族作家服務,以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的實績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9月25日,《文藝報》在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召開期間正式創刊。六十年來,《文藝報》記錄和見證了新中國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曆程,成為全國廣大作家、藝術家共同的精神家園。《文藝報》的發展飽含著一代又一代文學藝術大家的心血,蘊積了一批又一批作家、藝術家和文藝評論家的才華與智慧,凝聚了廣大讀者的熱情關注。

為紀念中國作協成立60周年和《文藝報》創刊60周年,我們從2009年6月開始,便向一些作家、藝術家、評論家和曾經在《文藝報》工作過的同誌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寫一些紀念文字,以表達對曆史和前輩的懷念和敬意,也讓今天的讀者更多地了解新中國文藝走過的不平凡曆程。約稿函發出不久,便有文章寄來。特別是一些老作家、老評論家的文章,字字工工整整,篇篇飽蘸深情。九十五歲高齡的老作家馬識途患眼疾寫不了文章,為表達心情,堅持為中國作協和《文藝報》分別題詞。始終關注文學事業的季羨林先生於2009年7月1日為中國作協成立60周年題詞:“百花齊放”,遺憾的是先生7月11日永遠離開了我們。選在本書中的文章,記述了中國當代文壇一個甲子的風雨陽光,表達了對新中國文學事業和中國作協的真摯感情,以及對《文藝報》的厚望。品讀這些文章,仿佛看到他們那凝重而溫暖的目光,始終在關注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叮嚀我們一定要把這張報紙辦好。香港作家聯會會長彥火和澳門筆會會長李鵬翥、澳門筆會秘書長廖子馨也寫來文章,獻上了港澳作家對中國作協的一份祝福。

紀念活動期間,《文藝報》全體同誌全力以赴,精心組織,共出版紀念專刊五期共28個版,編發紀念文章48篇,紀念照片43張,書畫作品52幅。這些文章和書畫作品大部分被編選到這本書裏,一是為了紀念,二是表達對所有作者的謝意。

文藝報社的陳新民、胡文傑、吳臣、王雪剛等同誌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勞動;作家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過去的六十年,溫暖長留心間。未來的六十年,相信溫暖依然。

祝福中國作協和《文藝報》,祝福中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

徐忠誌

2009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