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2 / 2)

金光旭心裏有個小九九,他盤算著,根據村裏的情況,要想把六個標準都拿下來,非要把大夥兒嚇著不行。因為燒鍋鮮村大部分青年人都去韓國打工了,村裏隻剩下老弱病殘,他這個書記也是硬撐著在唱空城計。燒鍋鮮村是個窮村,外出打工可以為村裏掙來收入,這對發展經濟不無好處。但是,村屯革命形勢逼人,市裏專門成立了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小組,由主管書記任組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和主管市長任副組長,並把文明村鎮工作納入本市跨世紀8858工程之中。各鄉、鎮、街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由專人負責,把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同文明市民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燒鍋鮮村就是被鎮長親自承包的村子。鎮長帶著老金跑遍了全市所有的文明村鎮示範點。比如名城鎮、石咀鎮以及孤山、石山、橫山等首批文明村鎮。特別是人家石咀鎮和孤山村弄得真是不賴,那小街道整得鋥光水滑,玻璃鏡麵似的。還有那水衝廁所,一放水,衝得一幹二淨,又肥莊稼又衛生。然而,看了半天,特別對老金心思的就是人家的木頭柵欄,家家戶戶把原來的土院牆扒了,換上清一色的木頭柵欄,多排場,多洋氣。說起柵欄,老金就想起前些年去韓國探親,看到人家那木頭柵欄就羨慕的不得了。哪想這麼快我們的村莊也弄上了。老金想,這就叫形勢逼人,看來,咱燒鍋鮮村就是再缺人手也得有所表示了。

於是就提出了先弄兩個標準。

這兩個標準在磐石還叫兩有。磐石規定,文明鄉鎮必須有十有。即硬化街路、公共廁所、封閉市場、石砌邊溝、美化綠化帶、停車場、農民大學、路燈、垃圾箱、文化場所等;村屯必須要有住房磚瓦化、石砌邊溝、圍牆柵欄、標準化廁所、庭院美化、生活電氣化,這就叫六有。每個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富的就搞六有,窮的就搞三有,不窮不富的搞五有,反正都得動起來。

老金選擇了兩有,多少有些無奈。因為燒鍋鮮村缺兵少將,金光旭不想把大夥兒嚇著,就決定先從這兩有突破。等把大夥兒的勁頭調動起來,事情就好辦了。

第一步,先搞石砌邊溝。所謂邊溝,就是道路兩旁要用石頭水泥砌成泄水溝。雨水若來,就不會彙聚成坑,老百姓就不再膛水踩泥了。

發動每戶出錢的時候,有人就說,不砌邊溝,照樣走路。於是就不積極。老金說,這錢我先給大夥墊起來。就自己掏錢買了水泥磚石。不多久,邊溝砌出來了,村道兩旁像鑲了金邊一樣。大雨一來,嘩啦嘩啦,立時就沒了影蹤,村裏人都出來看稀罕,誇老金這事辦得好。

第二步,安柵欄。東北的村落中,籬笆是一個耐看的風景。不是有歌唱籬笆牆的影子咋就那麼長嗎?這裏有土牆、籬笆牆、樹枝牆、磚牆等等,因為毫無規矩自由建設,反倒大煞風景。

老金想起了那好看的木柵欄。於是就四處尋訪,想弄更漂亮的大柵欄。

此時城市正大搞拆牆透綠,一日,老金發現了鐵柵欄,就覺得這玩意反倒比木柵欄要好,一不占地兒,二不怕損壞,經久耐用,而且有超前意識。這樣一想,就改變了主意。

回來給村民一說,大夥兒又有些遲疑。出錢的時候,就有些不利索。老金說,我先把錢給大夥兒墊上,如果覺得好看,大夥兒再還我。

鐵柵欄弄回來了,家家戶戶一紮,有股說不出來的城市味道。村裏人像過節似的圍著村子轉了一圈又一圈,越轉越覺得村子實際上挺美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背著手對金光旭說,如果把什麼什麼收拾收拾會更好。

開始時是一個老人說。後來是全村人都在說。老金說,要再幹我口袋裏可沒有錢了。兒子打工掙的錢我全花了,一共是24萬元!

就這樣,燒鍋鮮村村民們的創建熱情調動起來了。他們在23勞力外出勞務的情況下,老人、婦女齊參戰,平均每天出義務工107個,村民自己動手,修建了高標準衛生廁所、安裝了路燈、美化了庭院、加上石砌邊溝和鐵柵欄,總投入45萬元,使二有變成了六有,成了磐石市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的典型。

吉昌鎮鎮長是個年輕而又幽默的人,他常來燒鍋鮮村督戰。老金開展工作的全過程他一清二楚,見燒鍋鮮村在老金的帶領下出落得一朵花似的,就給老金打趣道:還是金書記有辦法,別人用的是美人計,你這用的是美村計,你讓全村人都上了你的圈套了……老金忙說,咱主要是投了大家的心思,你想誰不願意提高生活質量,過上幸福生活,這是我的心願,也是大夥的心願嘛。

說著說著,老金不禁抖動起肩膀,哼起了朝鮮族的歌曲……延吉,一個英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