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係人:張昆
這是一篇寥寥數語的招募告示,乍一出現,並不惹人注目,人們對它的印象僅限於它的簡潔質樸充滿人情味,它沒有大話空話套話,就像拉家常一樣讓人親近,然而卻透著深深的關愛之情。哪怕是為孤寡老人洗一件衣服、為下崗職工送一碗餃子、為孤兒們買一個書包……這些話語讓我們想起陳紅唱的那首歌《常回家看看》。隻不過陳紅唱的那首歌是小家故事,而這條告示讓我們聯想起整個哈爾濱這個大家來,它不光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還有兄弟姐妹姑舅表親,更重要的是還有生活困難的人。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不要忘了他們也許為大年三十年夜餃子發愁,為難有一件過年衣服而愁腸百結,為新學期擁有一件新書包而朝思暮想……這些都是針頭線腦的繁瑣小事,既不是經天緯地又不是趕山追海,但卻是實實在在,明晰而具體。而哈爾濱新聞和南崗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從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春節將至前夕,為他們送去第一縷春風……
張曉鳳是奮鬥社區的下崗女工。她和丈夫張連海過去都是哈爾濱燈泡廠的職工。下崗後,張曉鳳的丈夫突然得了壞死性胰腺炎,光給丈夫治病就花了8萬元。丈夫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家裏債台高築,張曉鳳也不得不辭去鍾點工,每天隻能在家伺候丈夫。家中的生活來源隻得依靠雙方的老人,但是,已是風燭殘年的雙方老人,自己還異常艱難,若是靠他們接濟,夫婦二人常常不忍,日子宛如在漫漫的長夜裏浸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年四季有冬有夏,有冷有熱,有充沛富足的陽光照射,有融融月光潤澤滋養,他們會感覺到生活的詩意。而張曉鳳夫婦卻難以擁有這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陽光似乎永遠照耀不到他們身上,他們的太陽丟失了,也許千萬年也尋找不回來。因為他們活在城市的底部。然而,即使是早已心灰意冷的張曉鳳,在1·28當天晚上的電視節目上,還是看到了這條讓人激動的消息。
張曉鳳有些半信半疑。從種種媒體上聽多了扶貧濟困幫助人的消息,但不是在某某紀念日前,就是為了什麼什麼由頭。常常是風吹一溜煙水過地皮幹,照了相登了報上過電視後,一切如故,生活還是老樣子,並不會給人以真正的幫助。但是,今年報紙上登的消息有些不太一樣,有幾句話真正說到了張曉鳳的心裏去了,她激動地叫醒昏睡的愛人,讓他看哈爾濱電視台播發的當日新聞。
這一晚,夫婦都沒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社區誌願者們就敲開了張曉鳳的家。社區醫院的醫生們為張連海檢查了身體,服務中心還送來了米、麵、豆油、水果。兩位計時嫂免費為張曉鳳家進行了清潔工作,幫張曉鳳收拾了廚房。東北人家對廚房非常看重,尤其是過年,一般都要收拾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但張曉鳳因心事重重,愁緒多多,廚房亂得難以插腳。兩位計時嫂把廚房打掃得窗明幾淨,鍋勺碗碟擦洗得鋥明瓦亮。臨走她們拉著張曉鳳的手說,我們還會再來的……
正是從這一天起,張曉鳳夫婦心中丟失的太陽又回來了……
哈爾濱新聞編輯部和南崗社區服務中心聯合發出倡議之後,第一個打進熱線電話的誌願者是順通醫藥公司的周敏。
周敏是個漂亮女人。她對衣著很在乎。她現在就穿著流行的千禧棉襖出現在公眾的視線裏。都說哈爾濱女人講究、愛美,這些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印證。不僅如此,她還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當電話那端響起她清脆的嗓音時,熱線一端的服務人員立時興奮萬分。就像競猜活動中有人得了一等獎一樣,若是第一個打進熱線的是個男人,就把他比喻為聖誕老人,若是女人,那無疑就是走了出來,成為陽光行動的象征性人物。然而路不平坦。她曾在生意場上跌過跟頭:那些錢都是親朋好友湊的。催款索要圍追堵截。然而,也正是在這危難時期,她受到全粵在她背後給她以援手,使她從困境走出,重新回到了陽光下。知道人在困苦時企盼幫助的心,但授人以魚,卻想授人以漁。她說,我想安置一名下崗女職王某就業,幫助她徹底站起來。下崗職工伊淑華跟著周敏來到了順通公司。裏警生意越做越紅火。每每生意擴展的時候,她都不忘幫助那些下崗女工們。汕一崗奎王墮紅,在她最失意時,丈夫離開了她,然而周敏卻接了,不是陽光行動,是工商局組織的一幫一,周敏把陳紅領到了自己的公司。不苟言笑,也不注意儀表。孕敏就經常開導她,親自向她傳授業;也談女人的悄悄話,漸漸地,陳紅變了,燙了頭發,衣服也講究了,笑容也回來了。女人開始愛美了,就是希望的春天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