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大樹進村
佛山市文明辦副主任王小麗:
1997年,我們佛山市曾提出碧水、藍天、綠地工程。順德市為落實這項工程,也提出一個口號,叫做城市建在花園裏。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市領導出了一個奇招:在全市農村開展大樹進村活動,凡是符合四個一(有一條寬10米以上的入村大道,有一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有一個集貿市場,有一個安全文明小區)的村,由市政府獎勵一棵大榕樹。
榕樹是一個特別惹人喜愛的樹種,尤其受到南方人的鍾愛。它易於成活,據說隨便將一個枝條插到河邊或村頭,過不多久,它就會長成一棵小樹。但百年的大榕樹仍不多見,它是一種曆史和文化的象征,是一種文明的標誌,也有福蔭庇護吉祥之意。因此,這項活動一開展,立時傳遍佛山全市,大家都紛紛仿效順德,不僅大樹進村,也搞起了大樹進市。
1998年初,順德市委、市政府拿出300多萬元,訂購了100多棵大榕樹。經過評選,全市有29個村達到了四個一要求。市長馮潤勝等領導親自出席了大樹進村儀式,村民敲鑼打鼓舞獅助興,場麵十分壯觀。
目前,全市已有79個村獲獎,覆蓋率為41.36%,79個獲獎村的公園綠化麵積達95.4萬平方米,總投入達9985萬元。其中綠化麵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村級公園18個,超2萬平方米的7個。筆者曾在王小麗的陪同下訪問了幾個獲此殊榮的村莊,村民們把市委獎給他們的這個大獎狀都放在公園裏的顯著位置。人們把大樹栽好之後,又用小磨石把它的四周鑲起來,因了這樣的關愛,作為公園的亮點,原來平常普通的公園頓時生動豐富起來。村民們對政府的這個獎勵非常滿意也非常珍惜,有人建議把這光榮製成碑文刻石紀念,並告後人,以樹為榮,以樹為鏡,更加重視綠化工作。在獲得第一棵大樹獎勵的北窖鎮三洪奇村公園裏,村委會主任張執根指著那棵根深葉茂的大榕樹說:這真是無價之寶呀!自從大樹進村之後,我們更加重視植樹造林。工業區原來沒有樹,後來都種上了,有些道路兩旁空著的,現在也都栽上了樹……
佛山市實施碧水、藍天、綠地工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它先後被評為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被聯合國人類住區第二次大會評為全球98個人類住區優秀範例之一。
故事二:格氏栲
格氏栲是一種樹。它又叫青鉤栲、赤枝栲,山毛櫸科屬常綠闊葉大喬木。據說,這種樹是被西方一位植物學家發現並命名的,從那位學者的姓,於是就叫格氏栲。格氏栲是一種稀有樹種,而大麵積的成片林,就世界範圍來講,隻有福建省的三明市才有。因此,三明市的格氏栲就成了該市的寶物。
三明市是一個愛樹的城市。走進三明,即使是在路途上,就可以看到層層疊疊的綠色覆蓋在山巒和丘陵上。那種濃鬱和飽滿的綠意透著從容和恬靜。山上的植被據說已經營了幾十年,即使文革期間也沒有受到破壞。據說三明市全境的森林覆蓋率高達40%以上。像這樣的數字,在全國可謂首屈一指。
三明市引以驕傲的不僅是它的森林覆蓋率。還有號稱世界之最的格氏栲林區。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首批成立的,屬於森林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格氏栲和米櫧林,它位於三明市西南20多公裏處。
三明市文明辦主任孫朗貴,多次談及格氏栲。筆者不知格氏栲為何物,他誤以為我早已知道格氏栲,於是也不詳細解釋,隻是說,等你采訪結束,我帶你去看格氏栲。
我點頭應允。
我心裏想,格氏栲?他說咱們去看格氏栲。格氏栲是什麼?是動物?抑或是植物?
孫朗貴說,咱們去那裏野餐,那裏有野生蘑菇,有竹筍,有野味,好玩極了。
於是我就想,格氏栲可能是一種生在原始森林裏的猿猴。
2000年3月24日上午,一行人在孫朗貴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三明市三元區莘日鎮樓源小湖村格氏栲森林公園。
在路上,我才知道格氏栲原來是一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