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3)

請看一紹紀事:

1982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保定部隊在崔中旺村召開了軍民共建文明村的現場會,駐保定部隊各級領導到這裏聽了經驗,看了現場。1月10日,保定地委召開由各縣負責同誌參加的電話會議,要求各縣都要大力學習推廣崔中旺村軍民共建的經驗。從此,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便在保定地區普遍展開。

1982年11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北京軍區領導同誌餘秋裏、秦基偉、傅崇碧到新城縣崔中旺村視察軍民共建情況,聽取了村黨支部的彙報,看了民兵之家,走訪了農戶,高度讚揚了軍民共建活動,指示要在全軍推廣。

1983年1月13日一19日駐保定51034部隊黨委和保定地委聯合召開軍民共建精神文明現場會,交流全區軍民共建文明村的經驗。全國各大軍區、各軍兵種及北京軍區師級單位也應邀出席了會議。省委副書記邢崇智參加會議並作了題為《認真學習推廣保定地區軍民共建精神文明的經驗》的報告。會後,由北京軍區黨委、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向中央、中央軍委寫了保定地區軍民共建文明村的情況報告……

1983年8月1日總政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了保定軍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動展覽,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人、葉劍英、聶榮臻、楊尚昆等觀看了展覽,並分別題詞留念……

崔中旺村走進眾多革命家的視野並引起關注,在20世紀末是一個饒有興味的話題。對於這些戎馬一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來說,在晚年能這樣齊齊地出現在軍事博物館的展覽大廳裏,無疑是用生命去進行最後一次巡視。戰爭年代過去了,建設的年代來了。然而幾多風雨狂,幾度霜雪驟,心中的美好圖景總被現實塗鴉,使他們隻能側目而視。但這一切終於過去了,他們終於齊齊地出現在軍博大廳裏,去觀看這意義非凡的展覽。他們像當年巡視部隊那樣認真辨認著照片中一張張年輕戰士的臉龐,看他們軍帽上的五角星怎樣在田野的麥浪裏閃光,看那些經他們手傳下去的戰旗怎樣在抗洪的激流中翻卷,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會心地笑了。雖然他們看到的僅僅是一抹朝霞,或者是幾片花瓣,但他們都知道,祖國的春天真的就要來了……

看完展覽後,揮筆寫道:發揚我軍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983年春天,在接到北京軍區黨委、河北省委、省政府寫的保定地區軍民共建文明村的情況報告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以中辦(1983)28號文件加批語向全國轉發了這個報告。

自此,由保定地區掀起的軍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動開始走向全國。

采訪手記(2)

福建省三明市位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之間的梅列盆地。閩江支流——沙溪河穿城而過。三明市下轄九縣一市兩區。紅軍時毛澤東曾在此作詞兩首,一首《漁家傲》,寫建寧大捷,一首《如夢令.元旦》,其中有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句,寫的就是三明屬地。

三明在夏商時屬楊州之城,周屬七閩,戰國時屬楚,秦漢時屬閩中郡,三國時屬建安郡。東晉始為縣,日沙村縣,明改為沙縣。民國時為三元縣。因此地大山阻隔,交通閉塞,可謂貧窮不堪。有民謠日:小小三元縣,三家豆腐店,城裏磨豆腐,城外聽得見。

1956年三元、明溪兩縣合並,各取冠首一字,故為三明。

文化大革命中,三明並沒有躲過浩劫,它呻吟在閩西北那層層疊疊的山林裏,滿目瘡痍。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來到了三明市。他叫袁啟彤,三明市新任市委書記。袁啟彤走馬上任的確切時間是1979年4月,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和他結伴而行的還有新任市長孫貞貴。不知是一種巧合,還是命中使然,人們都把新一屆領導班子和剛剛結束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聯係在一起,熱切地等待著他們的到來,好救救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