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盛世,厚葬成風,不僅是達官貴族,百姓也如此。陶瓷器皿作為殉葬之用,製作技巧蛻變成熟。作為陶與瓷的分野,唐代瓷器在乎質白堅硬而半透明,釉藥亦發展迅速,窯燒溫度更是達到了漢朝所不能及的高度。唐著名的窯有越窯與邢窯。越窯位於南方浙江紹興,以燒製青瓷聞名,其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邢窯在北方河北邢台,盛產白瓷,土質細潤,器壁堅而薄,器型穩厚、線條流暢。唐代陶瓷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唐三彩,唐三彩為陪葬的器物,色彩亮麗,有黃、綠、白三色鉛釉,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術以及先在坯體上刻花雕成的暗色圖案,變化無窮,斑斕奪目。
而那神秘的唐青花,卻像是一個傳說。暗紫透明的釉下彩,穿過千年,默默守候著它不為人知的倔強。
似無情,卻有情。
初夏,青漣小鎮上蟬鳴四起,惱人的燥熱伴著這不絕於耳的聲音,著實讓人心煩意亂,稍一動作,便滿身的汗水。鎮上窯燒裏幹活的人們怨苦不迭。
“少當家的,這天氣熱煞人了,咱們窯場又比外頭熱上三分,你回去可得和當家的說說,多加點工錢慰勞下大家夥唄!”
“就是啊,兄弟幾個幹活舍得力氣!可不似那老楊頭,天氣才剛熱起來就說身體抱恙,誰不曉得他老頭回家避暑去了!”
“可不是,這釉藥的活計也得咱們做了。”
幾個工人七嘴八舌地對一個十三四歲模樣的少年抱怨著,個個□□上身揮汗如雨。
做小童打扮的少年聞言抬起頭來,臉蛋兒卻是粉嫩清秀,一雙眼水波蕩漾的,原來竟是個男兒打扮的女娃娃。她嘿嘿一笑接口道:“阿貴,你倒是要加工錢便喚我少當家了,平日裏的華子華子叫的多順溜著!石頭,楊師傅年紀大了,照你這麼說,我爹爹也有陣子沒來窯場了,要說偷懶,不是得連他也一塊算進去?王玉,你不是見天兒地抱怨爹和楊師傅不肯教你研磨釉藥的本事嘛,眼下倒是機會來了,你還討了便宜賣乖?”說罷又是一笑,補充道:“不過哥幾個確實辛苦,我回去就跟爹說說,加點工錢不在話下!”
阿貴他們本來被她一陣搶白有點尷尬,不過聽說可以加工錢,於是眉開眼笑的應承一聲好嘞,各自幹活去了。
少女也不多與他們言語,複又低下頭細細琢磨手中的活計。
這是一間小小的窯場,說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裏精細的碗、盤、杯、碟,次等碗,小碗,酒盅,蓋茶碗,粗瓷碗碟都有一套燒製的手藝,鎮上人們生活所用各式器物,都出自這間窯場。那女娃姓卓名華,是窯場當家人的次女。本來女子是不便拋頭露麵的在外頭幹活的,不過實在卓家長子無心接手父輩窯燒的手藝,偏偏這卓華自小就愛好跟著爹爹在窯裏玩耍打雜,又頗有些悟性,做起活來像模像樣,父親也便一點點教了她。待長大一些後,從選料,製坯,施釉到裝燒,這大咧咧的女娃雖然說不上精通,也算得能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