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韶關獲解放(3)(3 / 3)

晚上7時,增援部隊趕到,向村前山頭製高點的敵人發起猛烈進攻,計劃將敵人趕回村內,次日再圍殲。但敵交警部隊深知無力抵抗,乘黑夜沿著村邊一條坑湧偷偷地溜走。解放軍南下窮追殘敵,留下十團清掃戰場。

大路邊之戰共斃傷敵交警100多人、俘虜一些潰散敵兵和繳獲美式武器彈藥一大批。這是我連江支隊首次與南下解放軍配合作戰,取得勝利的第一次戰鬥,從此拉開了解放連陽四縣的序幕。

大路邊戰鬥捷報傳到韶關,連江支隊的指戰員莫不歡欣鼓舞,希望早日打回連陽,解放全粵北。正在這時,解放連陽戰役的命令終於下達。為了統一指揮,上級黨委決定由四十八軍一四三師參謀長王中軍、政治部主任呂琳和北江軍分區副司令員周明組成前線指揮小組。

戰前,指揮小組經研究,作出如下作戰方針與部署:攻擊的主要目標是集結在連縣與三江的敵總指揮部,首先要摧毀敵首腦要害部位;采取分路並進,將敵逃跑的瑤山或連山的道路堵死,合圍於三江小平原,然後以優勢兵力,徹底、幹淨、全部殲滅之。根據這一作戰方案,決定分北、中、南三路向連陽進軍。

北路,以143師428團為主,連支七團配合,先行解放東陂,圍攻連州,然後以一個營直插三江,堵擊連縣西逃之敵,配合友鄰部隊聚殲連縣之敵並解放連山;中路,由北江軍分區12團為主,連支10團配合,先攻下星子,然後向連州進軍;南路,以軍分區10團及143師警備營為主,軍分區新三團配合,分別進至英德泠洸集結,先攻克大灣、陽山縣城,隨後直插三江,會殲敵人主力。

幾乎在同一時間,李楚瀛召開軍事會議,擬訂“應變”計劃,他重點放在連南瑤山為總根據地,把連陽四屬劃為五個遊擊區,軍部設在連縣縣城,必要時遷到三江,在連南瑤山設指揮所。他一方麵繼續加緊執行連州“城廂防守計劃”,在城內建柵門六七十個,強征木村商杉木1500多條,民糧1000餘石,民工約600名,限令10日完成;另一方麵緊急部署,將連縣的物資運往三江,打算在連縣縣城作戰不利時,策劃將縣城付之一炬,縱火焚燒民房、工了,嫁禍解放軍。趁亂撤往三江,然後上連南的南崗、油嶺一帶瑤山。

李楚瀛咬牙切齒,聲色俱厲地說:“我們不能白白放棄連州城呀!”

進入初冬的粵湘邊境山區,薄冰遍地,冷霧繚繞。在黃沙堡至河佳漢、周家岱的崎嶇山路上,長長的隊伍在奮進著,人流中夾雜著騾馬、火炮……這是一支肩負解放連縣的北路部隊,從湘南宜章進入廣東連縣,轉道天光山,直插東陂。任務是配合解放連縣的正麵部隊,從北麵包圍連縣縣城。

12月5日晚,北路部隊到達連縣瑤族地區蚊仔衝。之後,兵分兩路,一路由解放軍四二八團李洪元團長和連支七團團長肖懷義、政委黃漫江率領,經洛陽從東麵進攻東陂;一路由四二八團第三營和連支七團的一部分,在解放軍徐副團長和連支七團營長黃振等率領下,由當地瑤胞周年少和詹範立帶路,避過駐紮在盤石裏的趙福生反動軍隊,經桐木衝翻過大定坑,直下黃洞廟,計劃經梁家村,從北麵進攻東陂,直搗“殺人魔王”關以忠的老巢。

12月6日中午,我北路部隊300餘人行進到黃洞山下的開心坳,尖兵排抓到了4個挎卡賓槍的國民黨兵。經審問了解到這股敵人是原駐守鐵路的交通警察十七總隊十八團的殘部約500人,現正從湖南臨武潰退下來,準備逃往廣西。我指揮員從敵在山岩上留下的“到目的地12裏”的粉筆字估計,敵人的宿營地是前方的梁家水村。

“迅速趕到梁家村,堅決揪住敵交警,不要讓敵人溜掉!”指揮部發出了命令。

梁家水村三麵環山,南麵是一片田野,一條小河從村東婉蜒而過,村內街巷縱橫,中間有座大祠堂,是交警司令部所在地。敵人利用東、西、北三角的原有炮樓,組成交叉的火力網;在村後山崗的密林中,還設立火力點,控製全村。

解放軍趕到後,分析了敵情,決定兵分三路圍殲敵人。西路由解放軍副連長趙廷貴和連江支隊三連長黃雄帶一連解放軍和連支七團一個排,從岩塘背南下,迂回到龍形洞,切斷敵人西逃之路;東路由解放軍一個連從仙人嶺腳東麵包圍梁家村;北路由解放軍徐副團長帶領解放軍一個連和連支七團兩個排,從北麵坑頭水沿大路分兩路直插梁家水村,擔任正麵主攻。

12月6日下午,圍殲梁家村敵交警戰鬥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