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書稿的部分章節,是我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起草的。當時,我在安徽省安慶師範學院中文係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96年,因女兒已在上海念初中,我便和妻子一道調入上海,分別在黃浦區教育學院和格致中學工作。區教育學院屬於區級培訓機構,因承擔本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在職教育任務之所需,我在原稿的基礎上做了很大修改和補充,開設了《唐宋詞藝術比較研究》的培訓課程,並將課程提綱和有關章節打印給學員,意外受到了學員的熱烈歡迎。後來,本書若幹章節又在我區與華東師範大學合辦的“中國古典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班”上講授過,教學效果亦佳。
“十二五”時期,時逢申報上海市教師培訓市級共享課程,我根據培訓課程的目標與教師本體性知識的要求,從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也刪掉了書中自覺不滿意的個別篇章,將課程名稱改為《唐宋詞的魅力》,並於2012年元月通過專家評審,被列入市級共享課程。“天時”、“人和”,終成此書。
在本書的起草和修改過程中,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周忠桂和女兒潘琳,是她們給了我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使我能夠安心工作、潛心研究。尤其是我的外孫女李亦嵐於2009年9月出生,又給我們這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本書的麵世,我首先要感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副總編劉廣漢先生、責任編輯劉冬雪女士。劉先生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很大幫助,付出了不少精力;劉女士認真仔細地審閱全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還要感謝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湧豪先生,承其謬賞,並於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學生夏軍博士,他幫我複核了書中的引文,糾正了不少錯誤。
其次,我要感謝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和黃浦區教育學院的領導及同事們十幾年來對我的關心、指導、鼓勵和幫助,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也沒有這本書和其他研究成果的出版。深情厚誼,令我銘刻於心。
最後,在唐宋詞的研究過程中,我的老師趙山林教授、高建中教授和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曾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由於個人學識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各位讀者、學界同仁批評指正。
潘裕民
2012年3月28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