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狗蛋不見了(1 / 3)

1928年12月3日這一天,允東村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村西老鼓家,三歲的兒子,不見了。

這個老鼓,是十裏八鄉有名的製鼓世家。相傳在他曾祖父輩,曾給明朝時期的一位將軍製過鼓。也因為這麵牛皮鼓,將軍打了勝仗,之後還特意登門到訪進行答謝,並贈予他曾祖父一塊牌匾。之後便世代相傳了下來,直到老鼓這一代。

現在的老鼓,雖說早已不及當年曾爺爺輩的風采,可在允東村隻要有重要的民間活動。都可以看到他做的牛皮鼓。

聽說老鼓家的兒子不見了,村民都聚集到了老鼓家,因為村裏除了重要的民間活動,已沒有其它的事件能夠引起他們的好奇心。

“老鼓,這是咋回事?孩子啥時候不見的?”村裏的王**,王二英說。

王二英,是村子裏有名的長舌。隻要有什麼事被她聽說,不出第二天,全村的老老少少也都能知道個一二。王**家中四個兒子,一對老人。丈夫在她32歲時,與同村的石二狗因為拉石頭掙錢,在運輸過程中。不幸被大石頭砸中頭部,鮮血直流。因為家裏隻有他一個勞力。還要養育四個兒子和一對老人。沒錢上醫院,病情惡化,不久便病死在家中。之後,王**13歲的大兒子便被送到鄰村“石財主”家做長工掙錢養活家。王**,也因為丈夫的死,便找到石二狗。讓其賠償了一擔小麥,外加一隻雞,才算了事。之後便找到譚偉民,說明了家裏的情況,譚偉民也比較心善,便多租了兩畝地給她家裏,加上之前在譚偉民家租的兩畝地,一共四畝地,都由王二英一人承擔。

“誰知道啊,今天中午,我出門去栓民(村裏的村長)家商量事。走的時候還見我家狗蛋,在院子裏玩。回來後就看見雙霞(老鼓的妻子)在那哭,我問她咋了,哭啥?她就說狗蛋不見了,之後我倆房前屋後找了個遍,可就是怎麼也找不到”老鼓帶著哭腔焦急的對著圍觀的村民說。

一旁的妻子,張雙霞此時哭的早已泣不成聲。幾個婦女在旁邊安慰,還時不時哀歎一聲。

村長石栓民聽聞此事,便匆匆趕到了老鼓家,撥開人群,趕忙走到老鼓跟前問明事件緣由。便說道“你倆除了這周圍,還去別的地方找過嗎?”

“哎呀.......我家狗蛋除了這院子,別的地方都沒去過,平時都是雙霞看著的,可今天中午,雙霞在家裏做飯之前狗蛋還在院子裏玩,可也就一會功夫,等她出來的時候,就沒見到狗蛋。然後她就喊狗蛋,可是不見回應。然後就房前屋後地找了個遍,就是不見狗蛋。之後我回來後她趕緊告訴了我,我倆又找,可連個毛也沒有啊。”老鼓越說越急,眼淚也嘩嘩地流個不止。

“哎呀.......老鼓,先別急,肯定是這孩子不知道跑哪玩去了。”村長石栓民安慰著老鼓。

“你說能不急嘛,你說我家就這麼一個兒子,這要是出個啥事,這可讓我倆咋活啊!”老鼓越說越急,說著立馬蹲了下去,雙手抓著頭發,哭聲更大。

“你看,要不這樣,咱們去偉民家商量商量。看看怎麼找,你在這哭也不是個辦法啊”村長石栓民邊說邊伸手拉起老鼓。

說罷,村長栓民朝著圍觀的村民揮了揮手說道:“行啦,一會咱們去偉民家商量商量,然後懷孕的,還有老人、小孩都先回家。其餘的都跟著我去偉民家。就這樣,都散了吧”

就這樣,栓民領著青壯年與老鼓一同來到了,譚偉民家。後邊還跟著一群湊熱鬧的小孩,都是八到十一歲左右的孩子,還有幾個五六歲的,由年齡稍大一點的帶領著。一行人剛一到“財主”門口,隻見大門緊閉,院裏也傳來“汪汪....”狗沸聲。看熱鬧的小孩聽見有狗叫,便開始學著大聲叫“汪.....”一個孩子一叫,其餘的也跟湊熱鬧叫了起來。孩子叫聲越大,促使院裏的看門狗叫聲也漸漸大了起來。

石栓民,聽到後麵一群孩子搗亂,大聲喝止:“別叫啦!趕緊回家去!”

這群孩子,嚇了一跳,撒腿就跑,還邊跑邊叫。嘻嘻哈哈地。跑到距離他們二十多米遠的土坡上又站住了。

聽到狗叫聲越來越大,院外似乎特別熱鬧,李蓮鳳便起身從家裏走了出來,跟前還跟著六歲的譚長富。隻見他唯唯諾諾地抱著蓮鳳的腿,探出個小腦袋向著大門方向張望。李蓮鳳拉著小長富,試探性地朝著大門喊了一句“誰啊,誰在外麵”。

這時,栓民一行人,聽見院裏有人,便說道:“偉民在家麼?”

聽這聲音,李鳳蓮便猜出是村長石栓民。她便彎下腰對著小長富說:“金蛋兒,你在這玩啊,媽媽去開個門啊”說罷,便朝著大門走去,邊走邊喝止看門狗“別叫啦!”

來到門口,打開了門栓。剛一拉開們蓮鳳被眼前的一幕驚住了。隻見門口站著不下30個人,還都是青壯年。

“栓民,你這.......你這是幹啥啊。”蓮鳳有點慌恐,急忙問村長栓民。

“哎呀.......蓮鳳啊,那啥,你先別誤會。那啥,老鼓家的兒子今天丟啦,都找遍了找不到。所以啊,我帶著村裏的人來,想找偉民商量商量這事,怎麼弄。”村長栓民急忙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