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們所熟悉的製造型或貿易型企業相比,旅遊企業無論是在產品特征、業務流程還是在組織行為等方麵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規律性,這意味著很多在其他行業已經取得成功的管理技術在應用於旅遊企業時都必須進行相應的適應性改造,知識創新就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重要技術之一。

正如筆者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專項調研所揭示的結果,知識創新技術在旅遊企業中的應用還處於非係統化的初級階段,在各級管理人員的心目中“知識創新”還遠未成為正式的管理活動。以“標準化範式”標準化範式,又稱大規模生產範式。為基礎的科層組織結構在充分挖掘和運用廣大中基層員工的創新性知識方麵已經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對企業文化建設或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職能的高度重視也間接地反映了旅遊企業對“標準化範式”的失望,但由於缺乏對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內涵和特征的深入探析,類似於“流程再造”或“信息化管理”等管理變革始終未能改變旅遊企業缺乏自主知識創新能力的現實。

國內外現階段關於旅遊企業知識創新的研究和實踐正處於艱難起步的階段,筆者發現旅遊企業對隱性知識的高度依賴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隱性知識的高度零散和全過程嵌入使得旅遊企業無法將知識管理的重點放在以顯性知識和數據處理為基礎的信息化平台技術上,而且要求管理者更多地關注對隱性知識創新和共享活動的激勵,而這種激勵也是旅遊企業引入知識創新技術時必須優先解決的關鍵問題。

筆者將旅遊企業知識創新係統中最重要的基礎性活動——隱性知識的創新與共享作為研究對象,並試圖通過對隱性知識創新與共享活動的內在規律研究,從激勵契約、工作組織形式和決策命令模式等多個層麵,來探討適合旅遊企業的隱性知識激勵機製,從而為構建知識創新型旅遊企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帶來積極影響。

第一節旅遊企業為何要創建隱性知識

創新與共享的激勵機製以高度剛性的“標準化”科層組織結構來應對顧客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的被動戰略,已經使很多旅遊企業在無形中削弱了自身的競爭優勢。創建能充分挖掘和高效共享員工隱性知識的激勵機製,既是旅遊企業優化服務質量和提升品牌價值的必然要求,又是改善員工素質和增強團隊凝聚力的有力手段。

一、隱性知識的創新與共享活動是旅遊企業構建核心能力的重要行為基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和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和技術環境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是唯一可確定因素的產業競爭環境下,知識無疑已經成為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Nonaka,1991)。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關於組織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原理及技術的研究不但非常深刻地建構了很多新興產業如互聯網產業和體育娛樂產業。的基本競爭範式,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眾多傳統產業的戰略理念和管理模式。

作為現代經濟體係中的重要產業部門,旅遊業的麵貌也因為眾多新知識的產生和應用而發生巨變,“知識創新”正迅速取代傳統的資源投入模式而上升為旅遊企業競爭的時代主旋律。迪士尼樂園、麥當勞連鎖加盟、迪拜阿拉伯塔七星級酒店以及若幹旅遊新業態的出現等都是旅遊企業知識創新的成功範例,而萬豪酒店、攜程旅遊網等旅遊企業則在將知識管理和常規業務流程融合方麵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在飯店業和旅行社業等多個旅遊細分產業已經相繼進入產業成熟階段,產品結構趨於剛性穩定後,產業競爭的焦點正逐漸由傳統的資本數量、客戶關係資源和地緣優勢轉向以知識為核心的戰略管理能力(饒勇,2002;2006)。

很多旅遊企業如旅行社和旅遊經紀公司等,本身的固定資產規模不大,但卻總是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眾多投資者的追捧,其市場價值與賬麵價值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甚至驚人的,學者們大都主張采用知識資本存量的市場化觀點來解釋這一差異(Krogh et al.,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