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長子買為梁王,是為共王;子明為濟川王;子彭離為濟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陰王。
孝王未死時,財以巨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他財物稱是。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為平王。
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陳太後。共王母曰李太後。李太後,親平王之大母也。而平王之後姓任,曰任王後。任王後甚有寵於平王襄。初,孝王在時,有罍樽,直千金。孝王誡後世,善保罍樽,無得以與人。任王後聞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後曰:「先王有命,無得以罍樽與人。他物雖百巨萬,猶自恣也。」任王後絕欲得之。平王襄直使人開府取罍樽,賜任王後。李太後大怒,漢使者來,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後遮止,閉門,李太後與爭門,措指,遂不得見漢使者。李太後亦私與食官長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亂,而王與任王後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後,李太後內有淫行,亦已。後病薨。病時,任後未嚐請病;薨,又不持喪。
元朔中,睢陽人類犴反者,人有辱其父,而與淮陽太守客出同車。太守客出下車,類犴反殺其仇於車上而去。淮陽太守怒,以讓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執反親戚。反知國陰事,乃上變事,具告知王與大母爭樽狀。時丞相以下見知之,欲以傷梁長吏,其書聞天子。天子下吏驗問,有之。公卿請廢襄為庶人。天子曰:「李太後有淫行,而梁王襄無良師傅,故陷不義。」乃削梁八城,梟任王後首於市。梁餘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諡為平王。子無傷立為梁王也。
濟川王明者,梁孝王子,以桓邑侯孝景中六年為濟川王。七歲,坐射殺其中尉,漢有司請誅,天子弗忍誅,廢明為庶人。遷房陵,地入於漢為郡。
濟東王彭離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東王。二十九年,彭離驕悍,無人君禮,昏暮私與其奴、亡命少年數十人行剽殺人,取財物以為好。所殺發覺者百餘人,國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殺者子上書言。漢有司請誅,上不忍,廢以為庶人,遷上庸,地入於漢,為大河郡。
山陽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山陽王。九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為山陽郡。
濟陰哀王不識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陰王。一歲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為濟陰郡。
太史公曰:梁孝王雖以親愛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財貨,廣宮室,車服擬於天子。然亦僭矣。
褚先生曰:臣為郎時,聞之於宮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稱道之也。竊以為令梁孝王怨望,欲為不善者,事從中生。今太後,女主也,以愛少子故,欲令梁王為太子。大臣不時正言其不可狀,阿意治小,私說意以受賞賜,非忠臣也。齊如魏其侯竇嬰之正言也,何以有後禍?景帝與王燕見,侍太後飲,景帝曰:「千秋萬歲之後傳王。」太後喜說。竇嬰在前,據地言曰:「漢法之約,傳子適孫,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帝約乎!」於是景帝默然無聲。太後意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