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12月26日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衝的一個農民家庭。毛澤東自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始入韶山衝附近南岸私塾就讀。1904年,轉人關公橋私塾讀書。1905年又轉至橋頭灣私塾。1906年,轉井灣裏私塾。
1906年
毛澤東在私塾讀書,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他設法尋找各種書籍,大量誦讀那些當時被人們認為是“歪門邪道”的雜書,中國古典小說,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他在讀這些書時極其用功,也像“正課”一樣分別打上圈圈點點,寫上批語,記錄當時的體會。他的記憶力很強,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大都記得清清楚楚,平耐給別人講故事或寫文章,都能靈活運用,講得(或寫得)活龍活現。上課時,他聽著聽著,便偷偷地看起古典小說來,有時,他還在課桌下麵用紙做菩薩,菩薩全是書中的“舶來品”,比如劉備、宋江、孫悟空……若幹年後,他回憶說:“我熟讀經書,可是不喜歡它們。我愛看的是中國舊小說,特別是關於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時候,盡管老師嚴加防範,還是讀了《精忠傳》、《水滸傳》、《隋唐》、《三國》和《西遊記》。”“許多故事我們幾乎背得出,而且反複討論了許多次。”
[附注]毛澤東何時讀《西遊記》、《封抻演義》,據蕭三稱,早於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他非常喜歡舊中國流行的許多小說,《精忠傳》啦,《說唐》啦,《西遊記》啦,《封神榜》啦,後來就是《水滸傳》啦,《三國演義》啦……等等,他都讀了又讀。他讀完經書之後,和別的小學生一樣。把小說藏在經書底下偷著看。”(《毛澤東同誌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頁。)
據李季《毛澤東同誌少年時代的故事》(1951年初版):“他非常喜歡中國的舊小說,如像《西遊記》啦,《精忠傳》啦,《說唐》啦,《水滸傳》啦,《三國演義》啦……等書。這都是些非常有趣,又很有意義的書。差不多每個小孩子,對它都很有興趣。可是,大人們和他的老師,都說這些是‘雜書’,禁止他們讀。”
1954年仲夏,毛澤東在北戴河和來自家鄉的毛繼生講他40多年前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在南岸私塾後邊,鄒四阿婆在屋頂上晾曬幹菜,毛澤東和小夥伴們想吃,搭梯子吧,偌大的東西,搬動起來會被發現;用竹竿挑撥吧,要弄出響聲……正想“除非天兵天將才行”,眼前閃過幾個影子——幾隻蚱蜢飛起來。他心眼一亮,這不是“天兵天將”嗎!他們馬上捉住幾隻蚱蜢,用細長繩子縛住鋸齒形的長腿,然後順風拋上房去,讓它們爬到小菜上,再牽動繩子,待蚱蜢正要起飛,他們突然往下一拉,蚱蜢鋸子般的腿就把一些小菜抓彈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