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健康養生良方(2)(1 / 3)

用法:將上藥研成極細粉末,放入瓶中密封備用。每晚臨睡前取藥末適量,與冷開水調成糊狀,洗臉後塗擦麵部,次晨洗去。連用7~15天。愈後每周塗擦2次,以保養皮膚,防止複發。

功效:清熱止癢。

主治:痤瘡。

①上述驗方各有側重,臨床可根據病情需要靈活選用。一般10~15天為1個療程。如大便得通,粉刺減少,膿包消失,則可去生大黃,加白芷、苦杏仁各10g。

②驗方8適用於粉刺高潮期,對麵部慢性粉刺久不愈者,可在外用藥內加入少量蜂蜜,用時略取少許,用清水稀釋外搽。

另外:

①應用中藥治療痤瘡有較好的療效,病人應注意麵部清潔,可常用食醋或食鹽加入溫水中洗臉。

②痤瘡病人在治療期間或痊愈後一段時間內少吃脂肪和糖類,忌食辛辣、腥膻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辣椒、牛肉、狗肉、螃蟹及煙酒等。

●藥膳食療枇杷薏苡仁粥

a.用料:鮮枇杷果(去皮)、薏苡仁各60g,鮮枇杷葉10g。

b.製作:將鮮枇杷果洗淨,去核,切成小塊;枇杷葉洗淨,切成碎片。先將枇杷葉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15分鍾後,撈去葉渣,加入薏苡仁煮粥,再加入枇杷果塊,拌勻煮熟即成。

c.功效:此粥有清肺散熱之功,適用於肺熱所致的粉刺。

酒渣鼻

酒渣鼻又稱酒渣性痤瘡、玫瑰痤瘡,係血管運動神經失調的慢性皮膚病。皮損表現為鼻部、兩頰、前額及頦部彌漫性皮膚潮紅,伴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

本病中醫認為主要因肺胃積熱上蒸,外感風邪,血鬱肌膚所致。本節介紹的良方妙治可供選用。

驗方1

組成:炙枇杷葉、川芎、梔子、黃芩、桑白皮各10g,陳皮、桃仁、紅花、赤芍各9g,金銀花30g,生地黃、生石膏各15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瀉肺清熱,涼血化瘀。

主治:酒渣鼻。

驗方2

組成:赤芍、紅花、五靈脂、當歸各10g,生地黃、黃芩、茯苓各15g,陳皮、川芎、甘草、生薑各6g。

用法:水煎,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涼血活血。

主治:酒渣鼻。

驗方3

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12g,牡丹皮、梔子、赤芍、淩霄花、黃芩、紅花各1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涼血活血。

主治:酒渣鼻。

驗方4

組成:生大黃適量。

用法:將生大黃研細末,每天早、晚各服大黃粉6g左右;每晚用4∶1的開水、蜂蜜調和大黃粉敷鼻。

功效:清熱瀉火。

主治:酒渣鼻。

驗方5

組成:生大黃、樸硝、水銀、硫黃粉各10g,冰片2g,麻油(或茶油)適量。

用法:將上藥各研細末和勻,用麻油調成糊狀,用瓶裝好,密封3天即可使用。用棉簽蘸藥糊搽患處,每天2~3次。

功效:清熱瀉火。

主治:酒渣鼻。

驗方6

組成:生大黃粉、硫黃粉各15g,蒸餾水100mL。

用法:將上藥各研細末和勻,用蒸餾水拌勻,密封7天即可使用。用棉簽蘸藥糊搽患處,每天早、中、晚各搽1次。

功效:清熱瀉火。

主治:酒渣鼻。

驗方7

組成:綠豆750g,幹荷花瓣62g,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g,冰片、密佗僧各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