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陵:被子孫連累的皇陵(3 / 3)

但是到了明代後期,金帝王陵的厄運可就來了,原因隻是滿族在關東的崛起。滿族就是金國女真的後裔,經過了三百多年的孕育,再度在北方興起。到了萬曆年間,努爾哈赤就可與明朝分庭抗禮,並在不久後建立金,為的是向祖宗敬禮。在後來明金對峙中,明朝軍隊屢屢被擊敗,到了明朝天啟帝朱由校時,大金政權已經有了進軍中原的實力了。

天啟帝當時正忙著做木匠活,當他得知自己的軍隊總也不是努爾哈赤的對手時,就犯起了難。可老天似乎想要幫他,一位術士對他說,滿人之所以屢戰屢勝,跟他的祖陵有關。那塊地方是風水寶地,埋在那裏的人當然會保護自己的後代。天啟帝相信了。

他采納了術士關於“破風水,斷龍脈,泄王氣”的“妙計”。這種“妙計”可想而知,就是把努爾哈赤的祖墳挖掉,讓他的祖宗不能保護他。

天啟帝曾先後兩次派人去九龍山掘陵搞破壞,從地上到地下,從裏麵到外麵,金國帝王陵全給毀了,不留一座。在砸毀全部地麵建築的同時,又掘開各陵地宮,用散落在地的石柱、欄杆一類的建築構件和亂石關塞死。

一時之間,大房山上好不熱鬧,有成群結隊的士兵,有拿著羅盤的堪輿師,還有監工的太監。為了徹底絕斷女真王氣,堪輿師發揮聰明才智,在金太祖睿陵所在的“龍頭”上動土,硬“砍”掉一塊,龍頭下所謂的“咽喉”部位也被掘挖一個大洞。

可天啟帝還是不放心,因為滿族人太盛了。又有術士給他出主意,通常打死一隻鬼,還要在它腦袋上鎮一東西,讓它永世不得翻身。天啟帝就命令鎮金陵這隻鬼。術士們又發揮聰明才智,就在各陵址上建起了多座關帝廟,“鎮”一下女真的王氣。

特別是在金太祖的睿陵原址上修建了“皋塔”一座,請來與嶽飛一道抗金的南宋名將“牛皋”,與“關公”一起,給大明王朝“抗金”。

大家都是漢族人,在此危機時期,也不分是哪朝哪代人了,隻要能鎮住女真的王氣,把遠古人請來都沒有關係。

為什麼要在睿陵原址建“皋塔”?據說“氣死金兀術,笑死牛皋”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裏。當時所建的廟、塔遺跡至今尚存。

大概是滿洲人知道了明朝的所為,所以,在不久,他就把國號改為大清。說來也怪,改名後,滿洲勢力更加強大了。1644年清政權最終結束了朱元璋一手開創的大明王朝。天啟帝終於沒有讓明朝起死回生,但他所做的挖人家祖墳的醜事卻被後人記住了。

金陵被挖,完全是他的後世子孫帶給他們的“福氣”,如果不是滿洲人崛起,並和明朝作對,那些皇帝們還會在地下安靜的躺著呢。

四百多年前的報應

按照中國人的思路,一個人為惡必會得到報應,即使他本人得不到,他的後代也會沾光。金陵之所以得到被惡意挖掘的報應,它的子孫出力不小。但金國自己也為這種報應添了磚加了瓦。

就在北宋滅亡的當年,攻陷了北宋都城東京的金國大將粘罕與偽皇帝劉豫一道,先後對位於今河南省鞏義市境內的北宋帝王陵寑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的盜掘,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真宗趙恒的永定陵等8位陵寑,無一幸免,一一被破壞掉。

北宋的皇陵比較簡單(實際上也是花費巨大,如宋仁宗趙楨的永昭陵,耗銀50萬兩、錢150萬貫、絲絹250萬匹,費用占當時國庫年收入的一半,動用民工近5萬,所謂簡單不過是相比於漢、唐皇陵而言),掘起來並不費多大勁。

據記載,劉豫與粘罕盜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直接揭頂的方法,大墓則從陵台一側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期間,陵區內到處都是盜墓的士兵,宋哲宗趙煦的屍骨被挖出後,亂拋在地,曝曬日下。當時被棄屍骨漫山遍野,風水寶地成了亂墳荒塚。

比天啟帝的行為更為野蠻的是,他們還把北宋帝王、帝後、陪葬臣子的屍骨從陵內拖出來“暴骸”辱屍,令人發指。

劉豫這個漢人,不知廉恥,他曾是北宋的重臣,居然與外人粘罕聯合起來挖自己的祖宗。兩個不知廉恥為何物的人居然在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裝模作樣,下令禁止軍人搶掠陵廟器物,並備置大禮,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

在盜掘得手後,為不留痕跡,還放火焚燒,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屬建築全都燒毀了。當時,偏居於杭州的南宋政權聞訊後,大為驚訝,隨即派出淮北宣諭使方庭碩到鞏縣謁陵,發現八陵全被盜掘毀壞了。見到拋在外的趙煦屍骨,方庭碩於心不忍,脫下自己的衣服把屍骨包裹了起來。可是,又有什麼用呢?在地下很好的躺著的北宋諸皇帝們,被人拿到了上麵來接受陽光的灼燒,他們所受的痛苦又豈是一個“慘”字可以評說的?!

當時的宋朝皇帝高宗趙構得知此事後,一改消極抗金的態度,急命河南鎮撫使翟興和英雄嶽飛北上,趕走金兵,並修複了皇陵。可不久,金兵再度歸來,北宋皇陵又一次遭到毀壞,本來就被劉豫“淘”得一幹二淨的北宋皇陵,最後徹底完了。而讓北宋皇陵完蛋的就是金人,這樣說來,真有因果關係,所謂“一報還一報”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