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長韓全學給我送了幾本書,其中有一部小說《西域桃源》。一年後,這部小說的姊妹篇《亂世英豪》也付梓印刷。一天的工作忙碌下來,翻開案頭還帶著油墨清香的書頁,我立刻被那充滿濃鬱新疆鄉土氣息和凝重曆史感的文字所吸引了。
眼前的這部小說,主題厚重,氣勢恢宏,形象鮮明的人物眾多,情節生動,讀起來很有情趣。更為難得的是,它突出了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這條主線,堪稱民族團結教育的一部形象教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疆本土作家在長篇小說創作上的一個缺憾,為新疆文學藝術的百花園增添了一朵奇葩。
小說的作者與我素昧平生。他的家族入疆已經十代。先輩們的艱難經曆和不凡的奮鬥,給他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童年的他,常常聽母親談起祖上的往事。他的高祖盧老三曾在同治之亂前到塔爾巴哈台淘過金,並反抗過沙俄入侵。後來又參加過反對浩罕阿古柏入侵的鬥爭。祖祖輩輩對國內外反動勢力挑起的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殺有切膚之痛。作者無數次聆聽過當地民間英豪們的傳奇故事。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他立誌要寫一部書,再現先輩們在新疆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足跡,反映各族人民近百年來在內憂外患中共同抗爭的悲壯曆史,從而頌揚英豪們的浩然正氣。
為了實現這個誌向,退休的他,經年筆耕不輟。
2000年8月,近百萬字的第一部《西域桃源》脫稿。接著第二部《亂世英豪》於2003年5月殺青。第三部《雙城起義》緊繼其後動筆。這就是作者苦心孤詣以饗讀者的長篇係列演義小說《風雲準噶爾》。
帶著幾多感佩、幾許興奮,我(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工作時)曾專程拜訪過小說的作者——呼圖壁縣成人職教中心退休教師盧德禮,對他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最近,他來信托我為《亂世英豪》寫序,信中有這樣一段剖明心誌的話:“我不是為錢寫書。我是盡我的責任和義務,喚起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人們的憂患意識,喚起人們對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視。”“我之所以拚老命,在有生之年幹好這件事,就因為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動輒戰亂紛起的民族聚居區內,這種特殊的感受是內地人及年輕一代所不甚理解的。”
小說《亂世英豪》本著“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創作理念,遴選新疆地方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輔之以民間世代相傳的鄉土故事素材,進行藝術的提煉和加工。小說所涉獵的史實紛繁,內容豐滿,語言鮮活,人物栩栩如生。通過曲折而生動的故事,引人入勝地描寫了同治之亂中新疆各族人民的苦難與抗爭,尤其著力刻畫了生活在民族聚居區內百姓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心理,抒發了他們珍視民族和睦、渴望民族團結、祈盼社會穩定的特殊情愫和強烈心願。
讀罷第一部《西域桃源》,已讓我十分感慨;看到第二部《亂世英豪》,更使我掩卷沉思:在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近代以來,麵對內憂外患,這種民族精神得到了升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支撐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維護民族尊嚴、實現祖國統一強盛而奮鬥。
跨入新世紀、站在曆史新起點上的每一位中華兒女,每一個在祖國邊疆生活、工作的人,應當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為推動新疆的繁榮發展與和諧進步做些什麼呢?
盧德禮用飽蘸情感的筆觸,做出了他的回答和努力。這是值得尊敬和讚許的。因此,我寫了上麵一些話,權作《亂世英豪》的序,並衷心向讀者推薦這部小說。
牟振江
作序者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常務副校長、新疆行政學院院長
200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