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找回自己(1 / 3)

青春,一首無字的歌我們踩著好奇和雄辯,憑著青春潮湧的熱血,在野外芳草地,把太陽羞下山去,又把月亮吸引出來。

青春,是一個美好而富有詩意的字眼,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幸福!它好似初升的太陽、帶露的鮮花。我們中學生,扇動著心靈深處的火焰,走到輝煌的黎明前。用歡樂、淚水、憧憬,描繪蓬勃的季節,組成一首動人的歌……我們渴望去沙漠探望紅柳;我們渴望去草原放牧羊群;我們渴望去太空狩獵天狼星;我們渴望去東海捕撈小人魚;我們就這樣在渴望中拔節,在拔節中渴望。

青春,像一首渴望的歌。

我們從不會談論,可我們又在談論著,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是青年天生的資質,最優越的財富。青年所爆發的巨大衝力,促使一個人迸射出青春燦爛的火花。我們踩著好奇和雄辯,憑著青春潮湧的熱血,在野外芳草地,把太陽羞下山去,又把月亮吸引出來。我們談論柔姿舞的輕柔,霹靂舞的剛勁;我們談論劉索拉的非邏輯,王蒙的意識流……青春,像一首海闊天空的歌。

在成人們的眼裏,青春是一條清亮的小溪。明淨、單純,總是充滿活力。

在我們的眼裏,青春就是青春。它沒有象征的色彩,沒有固定的音符,也沒有概括的語言。朋友,讓我們共同學習,展望未來,邁向二十一世紀!

啊!青春,一首無字的歌。

蘆笛聲聲

牛兒很有節奏地甩著尾巴,不緊不慢地啃嚼著地上淺淺的青草;孩子們騎在牛背上,望著高遠的藍天,恣意地吹響笛兒。明淨的秋天又來到了我們蘇北平原大地。荒草萎萎的,河灘上,蒼蒼莽莽的蘆葦靜靜地搖曳著潔白的花穗。做一截短短的蘆笛兒,鄉村的十月便從一聲聲脆生生、清亮亮的笛音裏嫋嫋娜娜地走出來……蘆笛兒是秋天激昂亢奮的旋律裏一個響亮的音符,是水鄉孩子們最尋常的把戲兒。村旁有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河,清澄澄的河水倒映著一方藍晶晶的天穹。河風如優美的小夜曲掠過粼粼的河麵,直吹得孩子們嫩嫩的心田裏暖洋洋、甜絲絲的。於是孩子們把草筐和鐮刀往田塍上一扔,唰唰唰地溜進河灘的葦叢裏,折下幾支直挺挺的葦稈,一雙小手三下兩下便做成了長短不一的蘆笛兒。孩子們按捺不住湧上心頭的欣喜,蘆笛兒便咿哩哇啦悠悠揚揚不成調地吹起來。遠遠近近的笛聲亮亮地響起來,笛聲隨著南飛的雁陣擦過天空飛向遠方,笛音伴著陽光的銀色碎片在寧靜的小河上一波一波地跳蕩……父輩們長長的吆牛調和粗獷雄渾的號子聲從小村的另一端遙遙地傳來,於是笛音裏便揉進了勞動的艱辛、黝黑的泥浪、苦澀的汗滴。騎在牛背上吹蘆笛兒才真浪漫、愜意哩!牛兒很有節奏地甩著尾巴,不緊不慢地啃嚼著地上淺淺的青草;孩子們騎在牛背上,望著高遠的藍天,恣意地吹響笛兒。清澈的笛聲引得田野裏的秋蟲兒也口瞿唧唧地吟唱起來。有時興起,孩兒們把小木船撐進水蕩裏。一泓秋水,幾抹淺岸,孩子們搭起蘆笛吹春風蕩漾的清晨,吹夏風薰暖的田疇,吹金風送爽的秋月夜……笛聲吹斜了太陽,年輕的母親頭頂印花手巾尋著顫顫悠悠的笛音佇立村外那座石拱橋旁,在殷紅的霞光裏一聲聲甜甜的呼喚嘹亮地響起,融入遠處沉沉的暮靄裏……蘆笛聲聲,聲聲永駐心間,那是抹也抹不去的甜滋滋、濃鬱鬱的鄉情,那是背襯藍天白雲、斜靠蘆蕩秋野、仰臥荒坡錦樹的畫卷,那是桃花灼灼的心事、鮮嫩嫩的年齡、苦難而歡樂的歲月。

嗬,蘆笛聲聲……

找回自己

人生就如一艘航行的船,要有自己的路標和航線。航線是鐫刻在靈魂裏的,別人不會知道,因為靈魂是用計算機和X射線也無法側量出深淺的。

我總是把自己借給別人。

重大的決策、關鍵的舉措、道路的選擇甚至情感的歸宿,一股腦全丟給我的家人、好友、同事,讓他們全權代表我,為我去思想、去決斷。

過分的隨意,不知不覺就架空了自己。因為我把身體的指揮中心———大腦廉價轉讓出去;我把生命的軸———激烈跳動的心封存在胸腔的鬥室裏;我把思想的主體———靈魂捆綁起來悶在罐子裏,蓋上蓋,不讓它得到一線光明。做完這一切,我逐漸被掏空的軀體便失去了重心,像擲在太空中的一顆細小的塵埃,東碰碰、西撞撞。淒清的冷雨敲窗,我無處棲夢;狂暴的冰雪蓋地,我難覓暖巢。

就這樣,我跟著別人的感覺走。C說這一步該這麼走,理由很充足;J說該這麼走,根據很確鑿;而K說那樣都不好,必須放棄。我無所適從,變得焦灼不安,不得不掏出懵懂的心分解開來,一人一塊,自己變成沒方向的風箏、脫了線的木偶。

我開始憎惡自己,也激起了眾人的反感:“你這人怎麼沒有主見?”

“你的決定可以一天變三變,勝過天上的雲。”

磕磕碰碰多了,在人們的責怪聲中,我終於悟出來。人生在世,苦難不可怕,迷路不可怕,失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懶惰。它會使大腦癡呆,靈魂生鏽。它使人過於鬆懈自己的思維,在過度的隨意之中喪失理念,以致把自己作為分幣不經意地遺失掉。

人生就如一艘航行的船,要有自己的路標和航線。航線是鐫刻在靈魂裏的,別人不會知道,因為靈魂是用計算機和X射線也無法測量出深淺的。航線也得由自己去摸索,出現岔路口,理當征求別人的意見,但不能過分依賴,最終定奪還要靠自己。即使誤入歧途,掉過頭來重走一回,你會驚喜地發現柳暗花明之後,另有一方天地。

不要將自己的思維輕易典當出去,那是一種自戕。完美的人生最終得由自己創造。

當然,這需要勇氣和毅力。

泥牆上的小花

現代人幾乎忘了,無論是多麼尊貴的花,都是來自泥土,來自那平常又平常、卑賤又卑賤的泥土啊!

曾經去過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山村。四麵被大山環繞著,至今沒有通上電,村裏沒有人坐過也沒見過火車是什麼樣子,村民穿著自織布的衣服,家家戶戶的房子是用泥土垛成的。貧窮以至如此,人們的臉上該是哀戚的吧?以前曾目睹過太多被貧窮毀掉的東西,如被貧窮毀掉的幸福;被貧窮毀掉的歡樂,以及愛情,以及友情,以及人格、高尚等等等等。我幾乎相信這貧窮是無堅不摧的了。以為這世上真的沒有比貧窮更堅硬的東西了。

那天,在那個貧窮的山村裏,在一家同樣貧窮的泥屋裏,我的眼睛被火一樣的東西燃著了。那是一片片爛漫地開著的小花,那火紅的、嫩黃的、雪白的、粉色的小花,熱烈地環繞著低矮的泥屋盛開著,是的,它們被種在同樣低矮破舊的院子的泥牆上。

我結結巴巴地問房主人:“花是可以這麼種的麼?”粗布衣衫的主人安詳地回答說:“花不這樣種又怎樣種呢?花本來就是開在泥土中的麼。”

是的,在現代人的心目中,以鮮花之尊、之貴、之美、之芬芳,它該被高高地供奉到殿堂上,應握在初戀的少女的手心裏,應開在整潔美麗的花園裏。它應當是人精心培養嗬護的結果。現代人幾乎忘了,無論是多麼尊貴的花,都是來自泥土,來自那平常又平常、卑賤又卑賤的泥土啊!

然而,若要花朵在貧窮的泥牆上吐露芬芳,除了那平常又平常的泥土外,還要有一種至尊無比的東西做這鮮花的必不可少的養分,那就是屋主人的超越貧窮的信念。一個被貧窮壓垮了的人,一個被貧窮的洪水衝刷掉心中的信念的人是沒有勇氣再去栽植鮮花的。那麼信念該是比貧窮堅硬又堅硬的東西吧?握住生活的信念,把它變成廣大的沃土,在上麵,栽植上幸福和歡樂,栽植上愛情和友情,培植出高尚和人格,這樣的人生,不是同樣會芳香四溢、美麗無比麼?有時人生隻需一捧土。

風雨花

它不求嗬護,不爭寵愛,不怕冷落,在人們的忽略中積蓄著自己;當一展輝煌時,也隻求向上和奉獻;這又實在太不普通了。早春,一個冷雨的黃昏,我站在臨街的陽台上,滿眼淒迷。灰暗的天,陰沉的樹,街上不見歡跳著追逐著的孩子們,大人們的表情都藏了起來。

我家的陽台上卻別有一番天地。聖誕花葉形的花瓣舒舒展展,嬌紅得熱烈而不俗。金黃的四季橘,光潤如初。兩株茶花,一株宮粉,一株白嫦娥,花型飽滿,纖塵不染,讓人聯想到聖潔與尊嚴,在它們麵前心裏是不會產生什麼邪念的。兩盆價格昂貴的比利時杜鵑,紅的白的花極燦爛地與精巧的綠葉緊緊依偎在一起。花與葉親密無間到這種程度的還不多見呢。上帝有心。此時節陽光欠缺,杜鵑的枝條卻綴滿一團一簇的紫紅。那盆桂花呢,枝條的每個葉芽都堆聚著一團淺黃小巧的花,幽幽的香氣彌漫空間,我心裏有種受寵的感覺。偶然一瞥,實在是偶然一瞥,瞧禁陽台一端的一盆風雨花。盆泥已幹裂,蒜狀的鱗莖露出泥土,葉子幹枯成一條條深褐色的線四散地貼著盆沿垂下去。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這個角落沒陽光,也幾乎得不到水分。去秋以後,我見它日漸一日地衰敗,斷定沒救了,便不再看顧它。我也得承認,潛意識裏怕它在顯眼處有礙觀瞻,於是順手把它挪到這個角落。常言:花無百日紅。持續的冷雨踴停,陽光格外燦爛,按說花兒們更該抖擻吧,誰知卻一朵接一朵地蔫萎起來,跟著成朵地或分瓣地悄然落下。可憐的四季橘,一掉下地竟成一攤橙色的泥,還散發出一股酸腐味兒。這時,我真正體驗到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涼與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