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奇》,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版 (8)(3 / 3)

一、春時幽賞: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西溪樓啖煨筍,保俶塔看曉山,蘇堤看桃花,等等。

二、夏時幽賞:蘇堤看新綠,三生石談月,飛來洞避暑,湖心亭采蓴,等等。

三、秋時幽賞:滿家巷賞桂花,勝果寺望月,水樂洞雨後聽泉,六和塔夜玩風潮,等等。

四、冬時幽賞: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中玩雪,雪後鎮海樓觀晚炊,除夕登吳山看鬆盆,等等。

將杭州人的壞處,約略在上麵說了之後,我卻終覺不得不對杭州的山水,再來一兩句簡單的批評。西湖的山水,若當盆景來看,好處也未始沒有,就是在它的比盆景稍大一點的地方。若要在西湖近處看山的話,那你非要上留下向西向南再走二三十裏路不行。從餘杭的小和山走到了午潮山頂,你向四麵一看,就有點可以看出浙西山脈的大勢來了。天晴的時候,西北你能夠看得見天目,南麵腳下的橫流一線,東下海門,就是錢塘江的出口,龕赭二山,小得來像天文鏡裏的遊星。若嫌時間太費,腳力不繼的話,那至少你也該坐車下江幹,過範村,上五雲山頭去看看隔岸的越山,與錢塘江上遊的不斷的峰巒。況且五雲山足,西下是雲棲,竹木清幽;地方實在還可以。從五雲山向北若沿郎當嶺而下天竺,在嶺脊你就可以看到西嶺下梅家塢的別有天地,與東嶺下西湖全麵的鏡樣的湖光。

若要再近一點,來玩西湖,我覺得南山終勝於北山,鳳凰山勝果寺的荒涼遠大,比起靈隱、葛嶺來,終覺回味要濃厚一點。

還有北麵秦亭山法華山下的西溪一帶呢,如花塢秋雪庵,茭蘆庵等處,散疏雅逸之致,原是有的,可是不懂得南畫,不懂得王維、韋應物的詩意的人,即使去看了,也是毫無所得的。

離西湖十餘裏,在拱宸橋的東首,地當杭州的東北,也有一簇山脈彙聚在那裏。俗稱“半山”的皋亭山,不過因近城市而最出名,講到景致,則斷不及稍東的黃鶴峰,與偏北的超山。況且超山下的居民,以植果木為業,舊曆二月初,正月底邊的大明堂外(吳昌碩的墳旁)的梅花,真是一個奇觀,俗稱“香雪海”的這個名字,覺得一點兒也不錯。

此外還有關於杭州的飲食起居的話,我不是做西湖旅行指南的人,在此地隻好不說了。

一九三四年三月

臨平登山記

曾坐滬杭甬的通車去過杭州的人,想來誰也看到過臨平山的一道青嶂。車到了硤石,平地裏就有起幾堆小石山來了,然而近者太近,遠者太小,不大會令人想起特異的關於山的概念。一到臨平,向北窗看到了這眠牛般的一排山影,才仿佛是叫人預備著到杭州去看山看水似地,心裏會突然的起一種變動;覺得杭州是不遠了,四周的環境,確與滬寧路的南段,滬杭甬路的東段,一望平原,河流草舍很多的單調的景色不同了。這臨平山的頂上,我一直到今年,才去攀涉,回想起來,倒也有一點淺淡的佳趣。

臨平不過是杭州——大約是往日的仁和縣管的罷?——的一個小鎮,介在杭州海寧二縣之間,自杭州東去,至多也不到六七十裏地的路程。境內河流四繞,可以去湖州,可以去禾郡,也可以去鬆江上海,直到天邊。因之沿河的兩岸(是東西的)交河的官道(是南北的)之旁,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個部落。居民總有八九百家,柳葉菱塘,桑田魚市,麻布袋,豆腐皮,醬鴨肥雞,繭行藕店,算將起來,一年四季,農產商品,倒也不少。在一條丁字路的轉彎角前,並且還有一家青簾搖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號,本名仿佛是聚賢樓。——鄉民樸素,禁令森嚴,所以妓館當然是沒有的,旅館也不曾看到,但暗娼有無,在這一個民不聊生民又不敢死的年頭,我可不能夠保。

我們去的那天,是從杭州坐了十點左右的一班慢車去的,一則因為左近的三位朋友,那一日正值著假期;二則因為有幾位同鄉,在那裏處理鄉村的行政,這幾位同鄉聽說我近來侘傺無聊,篇文不寫,所以請那三位住在我左近的朋友約我同去臨平玩玩,或者可以散散心,或者也可以壯壯膽,不要以為中國的農村完全是破產了,中國人除幾個活大家死之外別無出路了。等因奉此地到了臨平,更在那家聚賢樓上,背曬著太陽喝了兩斤老酒,興致果然起來了,把袍子一脫,我們就很勇猛地說:“去,去爬山去!”

緩步西行(出鎮往西),靠左手走過一個橋洞,在一條長蛇似的大道之旁,遠遠就看得見一座銀匠店頭的招牌那麼的塔,和許多名目也不大曉得的疏疏落落的樹。地理大約總可以不再過細地報告了罷,北麵就是那支臨平山,南麵豈不又是一條小河麼?我們的所以不從臨平山的東首上山,而必定要走出鎮市——臨平市是在山的東麓的——走到臨平山的西麓去者,原因是為了安隱寺裏的一棵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