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右史院蒲桃賦(3 / 3)

[17]野荄(gāi):野草根。層掖:重疊的宮門,指深宮禁苑。菲(fěi):蒠菜。《爾雅·釋草》:“菲,蒠菜。”郭璞注:“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詩經·邶風·穀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太官:官名。秦漢時有太官令、丞,掌皇帝飲食宴會。

[18]枳(zhǐ)橘屢遷:《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匏(páo)瓜徒係:《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係而不食?”比喻不得出仕,或久不升遷。

[19]鬱柳:猶杞柳,木名,枝條韌,可編製箱筐等器物。杯棬(quān):杯盞類物的總名,其未雕未飾者名其質為棬。《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杯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杯棬。‘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杯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杯棬也。”海鳥:《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20]胡:何。敷:生長,開放。《楚辭·九辯》:“竊悲夫蕙華之曾敷兮,紛旖旎乎都房。”樛(jiū)水:彎曲糾纏之樹木。《詩經·周南·草木》:“南有樛木,葛藟累累。”緇(zī)林:這裏指濃黑茂密的森林。

[21]岑(cén):小而高的山。豐茸:茂密的樣子。大德:大功德。《詩經·小雅·穀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無機之禽:任其自然,無所拘忌的鳥。機,機心。

[22]披心:披露真心。

[23]階藥:階邊的芍藥花。衒:即炫,炫耀。萱:忘憂草。係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葉條形,花橘紅色,供食用,即黃花菜。《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24]萬年:即萬年枝,即冬青樹。謝朓《直中書省》:“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五衢:《山海經·中山經》:“少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葉狀如楊,其枝五衢。”郭璞注:“言樹枝交錯相重五出,有象衢路也。”

[25]中涓:親近之臣,亦專指宦官。鉤盾:官署名。漢少府屬官有鉤盾令、丞,主近池苑囿遊觀之處,由宦者薪芻。《唐六典》有鉤盾署,掌供邦國薪芻。

評此賦就自己在廷禁中孤寂難伸的情緒展開:來自西域,以異種而遍植離宮,去寒鄉而就福地,“並萬寶以均載,曆千古而舒粹”,並且觀賞食用均盡人意,何況身份極高,與柚苞、蔗境不可同日而語,應該是適心順意的。可是托身禁廷之後,生長條件雖然很好,卻“敷華而委質”、“慘慘而茲瘁”,而有“枳橘之屢遷”、“匏瓜之徒係”的自憐自歎之聲。這是由於其質性決定了的:“鬱柳有性,不願桮棬之華;海鳥取容,非榮觴酒之饋”,故而就要求“放之岩際,歸之壟陰”,追求與大自然中眾嘉木美卉為伍的情境,以盡其天年,足其本性。在大自然中,“上敷榮於樛木,外結庇於緇林。蒙煙沐霧,跨野彌岑,豐茸大德之穀,棲息無機之禽”,氣勢磅礴而富有勃勃生機,從中抒寫了作者向往自然的情懷,也從側麵表現出作者失意孤寂之情。篇末亂辭,有點睛之妙,把胸中憤激之情含而不露地表現出來,確乎怨而不怒,極符合宋景文的學者風度。這篇小賦,淡淡寫來,若不著力,卻又婉轉自然,不失精美和文采,在意境的熔鑄中將作者的心情表露得含蓄而雋永。

(薑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