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8月4日生於挪威中部的哈謨生德,父親是個貧窮的農夫,兼裁縫匠。
1861年全家搬至挪威極北的漢馬洛島,希望能有更為美滿的生活。
1867年父母將他送到叔父家裏去工作。以後的五年,為其生命史上的艱苦時期。
1872年離開叔父的管製,重新回到哈謨生德老家,在一家雜貨店,工作了一年。
1873年重返漢馬洛島,在特拉瑞一地,找到工作。未久,該店老板聲明破產,隻得另覓它職。
1877年先後做鞋匠,任公安局員,執教當地的學校,甚且服務於教會。完成處女作《神秘的人》。
1878年出版長篇小說《畢而各》
1879年離開北國,前往哈當格一地,後再赴首都。
1880年決定暫時脫離寫作生活,到脫登一地的鐵路局工作。認識挪威的大作家奧厄·班生(Bjornstjerne Bjornson)。
1882年遠赴美國,欲以演講博得聲名,但未能如願。
1884年秋季,身染重疾,體力大損,被誤認為肺病,送回挪威。
1886年8月中旬,再度離開挪威,去到美國。在芝加哥一地當電車的售票員,以後又前往明尼亞波裏市工作。
1888年離開美國,轉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1889年完成《現代美國知識分子的生活》。
1890年與一名離婚的挪威女人結婚,小說《饑餓》出版。
1892年完成小說《神秘》。
1893年完成小說《薄土》。
1894年完成小說《牧羊神》。
1895年完成劇本《國家之門》。
1896年完成劇本《人生之劇》。
1897年完成小說《午睡》。
1898年完成劇本《黃昏》、小說《魏都麗姑娘》。
1899年前往瑞典、芬蘭、俄國遊曆,一睹遠東的神秘主義。
1900年他和妻子返回挪威,妻子住在哥本哈根,他則回到別來已久的漢馬洛島。
1902年完成小說《文德修士》。
1903年完成遊記《童話之國》、曆史劇《塔瑪拉皇後》
1904年完成詩集《荒野的歌聲》、小說《夢想家》及詩劇《和尚維丹特》。
1905年他決定在德侖巴克一地建立家園。
1906年 與妻子分居,得到養育四歲女兒的監護權。
1907年他被請到首都大學去演講。完成小說《秋天的星空下》。
1908年完成小說《本諾尼》、《羅莎》。首都國家劇院的克拉格主任計劃重新演出他的《國家之門》一劇,劇本愛麗那一角,由瑪莉·安德遜小姐擔任。
1909年完成小說《奏啞弦的流浪者》與瑪莉·安德遜小姐結婚。
1910年完成小說《在生命的掌握中》。
1911年買下司考海木的莊園,建立華麗的住宅,與妻子安德遜在此住了六年,生下四個子女。
1912年完成小說《最後的喜悅》。
1913年對美國、英國的現代文明深為反感,同情德國的納粹主義。完成小說《時代的孩子》。
1915年完成小說《塞吉弗斯鎮》。
1917年搬回首都附近居住。代表作《土地的成果》於此時完成。
1918年購得位於阿各德一地的諾而侯木地產。
1920年完成小說《抽水機旁的女人》。以《土地的成果》,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3年完成小說《最後一章》。
1927年完成三部曲第一部小說《流浪漢》。
1928年完成小說《美女》。
1930年完成三部曲第二部小說《奧古斯特》。
1933年完成三部曲第三部小說《人生永存》。
1936年出版最後一部小說《圈已合起》。
1947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挪威當局以叛國罪付諸審判。
1948年一度逃出監獄,旋又被送入奧斯陸的一家老人院。
1949年完成最後作品《在蔓草叢生的小徑》。
1952年3月19日,溘然逝世於司考海木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