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以後,經過近百年的慘淡經營,到乾隆時期已進入強盛時期。“乾隆元年,每行一政,下一詔,海內喁喁,拜泣歌舞,以為堯、舜複出。”(袁枚《武英殿大學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純皇帝即位時,承憲皇嚴肅之後,皆以寬大為政。罷開墾,停捐納,重農桑,汰僧尼之詔累下,萬民歡悅,頌聲如雷。”(昭梿《嘯亭雜錄》卷一)弘曆即位之初,曾對大臣們說:“朕主於寬,而諸王大臣嚴明振作,以輔朕之寬。夫然後政和事理,俾朕可以常用其寬,而收寬之效,此則諸臣讚助之功也。倘不能如是,恐相習日久,必至人心玩愒,事務廢弛,激朕有不得不嚴之勢。”(《清高宗實錄》卷四)詞意委婉,不排除用嚴。弘曆又說:“寬非縱弛之謂,嚴非刻薄之謂。”(《清高宗實錄》卷十二)整個說來,弘曆為政,能做到寬嚴相濟。乾隆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當時“吳中謠有‘乾隆寶,增壽考;乾隆錢,萬萬年’之謂”(昭梿《嘯亭雜錄》卷一)。府庫儲銀,乾隆初年大約三千萬兩,乾隆時期四十七年增加至七千八百萬兩。弘曆有六次南巡之舉,聲勢浩大。康熙以後,人口不斷增長,到乾隆五十八年,已達三億一千三百萬。乾隆時期在西北、西南及台灣有十次大的軍事行動,均取得勝利,疆域得以拓展穩固。

清朝自建立以後,崇尚儒學。順治八年四月,福臨遣官赴山東曲阜祭孔。次年九月,又親自到太學“釋奠先師孔子”。康熙八年,玄燁剛親政,就率領諸王大臣到太學祭孔,接著又到彝倫堂聽滿漢祭酒講解《易經》、《尚書》。弘曆登基,即頒十三經二十一史於各省會及府州縣學。崇尚儒學引發經學研究的熱潮,進而帶來學術研究的繁榮。乾隆時期,尤尚考據之學。弘曆同時希望在文治方麵超邁前人。乾隆三十八年,敕設四庫全書館。四十七年,《四庫全書》編纂完成。

清前期諸帝俱愛好文學。福臨有詩作。玄燁尤喜好詩歌。因其倡導,《全唐詩》得以編成。他曾征讀時人王士禛詩三百首。康熙六十一年,玄燁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參加者六十歲以上者一千餘人。席間,君臣賦詩。玄燁賦七律一首,大臣和者十三人,其餘人賦七絕一首。此舉對後來很有影響。玄燁有詩一千餘首。胤禛亦有詩作。弘曆登基前作詩甚多,所作編為《樂善堂集》。登基後,“或作書,或作畫,而詩尤為常課,日必數首”(趙翼《簷曝雜記》)。乾隆十五年,弘曆有《禦選唐宋詩醇》,專選李、杜、韓、白、蘇、陸六家詩,並進行評論。此後六家並稱,似成定論。弘曆和當時詩人沈德潛多有唱和,甚至為其詩集作序。弘曆喜詩,每有故事。據說,“劉文正統勳,不以詩名,然偶有作必出人頭地。乾隆中,張桐城相國廷玉予告歸裏,奉敕作送行詩,時門下士如趙編修翼等,皆客公所,並令擬作,卒莫有稱意者。公在機廷,忽自握管為之,中一聯雲‘住憐夢裏雲山繞,去惜天邊雨露多’。遂繕進呈,純皇帝亦大賞之”(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乾隆五十年,弘曆再次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參加者超過三千人。席間,弘曆賦七律一首,大臣和者二十三人。弘曆又與群臣賦柏梁體聯句一百韻,其他與宴者自由賦詩。此次共賦詩三千四百餘首。弘曆有禦製詩五集,共四百三十四卷,四萬一千餘首。帝王好詩,不能不對當時的文學創作,特別是詩歌創作發生重要的影響。

晚年弘曆於朝政已經不像早先那樣勤勉。他偶然發現了在鑾儀衛當校尉的和珅,迅速起用。和珅機才敏捷,深得弘曆歡心,很快被委以大學士之職。和珅揣弘曆之喜怒,曲意逢迎,對下飛揚跋扈;同時聚斂自豐,貪得無厭,由此帶來乾隆晚期吏治的極度腐敗。弘曆六次南巡及所謂十全武功,雖展示了國力,但奢靡鋪張,耗費巨大,府庫已不再充盈,百姓生活日益貧困。乾隆三十九年,山東王倫組織反清起義。弘曆晚年,起義連續爆發。乾隆六十年,弘曆將帝位禪讓給十五子顒琰,嘉慶朝開始。隨後,聲勢浩大的川陝白蓮教大起義爆發。清朝走向衰敗。

乾隆晚期,鴉片輸入已多。嘉慶元年,明令禁止鴉片進口。嘉慶四年正月,弘曆去世,禦史廣興、給事中王念孫列款彈劾和珅。和珅被革職逮捕,罪狀宣布於天下。顒琰令和珅自盡,抄沒其家產。同時,顒琰發詔廣開言路,群臣踴躍直諫。但其所能接受畢竟有限。洪亮吉上書,質言朝政,以為妄言,被發配新疆伊犁。顒琰重視河工、漕運,但積弊已深,成效甚微。顒琰雖勤政,但衰敗的局麵已難挽回。八年,顒琰在宮中遭遇陳德行刺。九年,白蓮教起義才被平息。鴉片走私輸入時時增加,十七年,達五千餘箱。十八年,天理教京畿起義攻入紫禁城。顒琰驚呼:“我大清國二百七十年以來,定鼎燕京,列祖列宗,深仁厚澤。朕雖未能仰紹愛民之實政,亦無害民之虐事,突遭此變,實不可解。”(《硃筆遇變罪己詔》)

嘉慶時期,乾隆以來盛行的考據之學仍有重大的創獲,但學界已逐漸關注現實。趙翼著《皇朝武功紀盛》不無涉世之意。作為學術研究的今文經學到此時有了更多現實色彩。嘉慶十九年,龔自珍作《明良論》四篇及《尊隱》,議論時政。二十、二十一年又有《乙丙之際著議》。二十二年,著《平均篇》。二十四年,龔自珍從劉逢祿受公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