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有一種鋼叫“風鋼”,打成的刀子最鋒利,鈴蓋就是這種鋼做成的。我想不清楚笨頭笨腦的鈴蓋怎麼會用這麼好的鋼做?但是鈴蓋焊上一根鏈鎖,絕對是一件好武器。
我問黑子,“是不是這樣?”
黑子眯著小眼睛說:“不知道。”
“你怎麼會不知道呢?”
我在拉風箱,黑子和他弟弟一把大錘一把小錘,叮叮當當打一把農具。四濺的火花中,我們的青春宛若一把正要淬火的鐵器。
黑子家的鐵匠鋪在古城縣衙對麵的一排破房子中間,上百年的老式瓦房,屋頂起伏不平留下時間穿梭的皺紋,上麵長滿了瓦鬆和狗尾巴草。霜一落,草變得黃白,屋頂上的瓦更加黑了。
鐵匠鋪隔壁是一家小酒店,裏麵經常散發出一股香噴噴的氣味,一些紅頭漲臉的漢子出入其中,“六六六、五魁首、八匹馬……”這些威武的吆喝就出自他們口。有時酒喝多了,一語不合,漢子們動起武來,順手抽出屁股下的骨排凳,或者抓起桌上的盤碗。邊關好武的遺風,流傳了數千年。漢子們打完架,放好板凳,賠了盤碗,繼續“哥倆好”。
半後晌,飯店閑了下來,太陽卻依然那麼毒。飯店的老板和夥計脖子上搭一條毛巾,躲在大門洞裏吆喝人打撲克。
李漁拖一個凳子,坐在男人們後麵看打撲克。她手裏經常捧一把葵花子,濃鬱的瓜子香味鑲嵌進密不透風的空氣裏,就好像她鑲嵌進一堆男人中間。
我經常幫黑子拉風箱,希望他什麼時候幫我打一把風鋼製成的刀子。那時,我在縣城上初中,借宿在姥姥家。學校裏打架鬥毆的事情很平常,我的同學們經常被闖進學校的社會上的人暴打一頓,或者在校外被攔住要錢。學校的保安隻會晚上下自習後,用五節的手電筒晃晃學生宿舍看哪個裏麵學生還沒有睡覺,對社會上的人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希望有一把鋒利的刀子。
曾經攢過一個月的零花錢,通過同學買了一把刀子,可是鈍得砍在手上也隻是一道白印。這位同學領著我去他爸爸上班的工廠,說用電鋸可以開了刃。可是去了幾次,電鋸旁總有工人,後來去得不去了。我把刀子給黑子看,黑子隻用眼睛瞄了瞄,說,什麼玩意。我隻好耐心等待,讓黑子幫我打一把風鋼製的刀子。想起風鋼這個名字,就覺得就很牛逼,比風還快的刀子。
80年代末,台球、旱冰、氣功、霹靂舞在縣城一下熱了起來。人們從來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好玩意。黑子學習不好,可是玩起什麼來都學得特別快,而且特別好。我和黑子每天早上五點多起來,環城跑一圈,然後一起練氣功,我們希望練成飛毛腿,打通任督二脈,成為武林高手。黑子不知道從哪兒找來一本練氣功的書,說是絕世秘籍。那時,我們都相信世界上有《九陰真經》、《九陽神功》、《葵花寶典》這類奇書。而且,我們還喜歡古龍筆下英雄,像傅紅雪、小李飛刀那樣,每天不停地拔劍、出刀。我們腿上綁著自製的沙袋,氣喘籲籲地跑著。
黑子忽然問我,“假如真能得到一本《葵花寶典》,你願意不願意揮劍自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