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某個階段甚至一生都會堅持一個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他會為這個堅持喜和憂,很多時候他的情緒會被這個堅持所左右,即使在到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堅持,但這份堅持卻已經成為了他自己的一個烙印。張大雷便是這樣一個人
張大雷是在他那個年齡段裏麵少有的見過世麵的人,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外麵跑,進過工廠、當過老師、做過生意,因為頭腦靈活在我們那個小村莊裏麵也是屬於人麵子上的人。按常理說像他這樣一個經常與外麵接觸的人應該屬於觀念先進、思想開明的人,但是在一點上他確實很固執和保守,就是一直殷切的希望家裏麵能有一個男孩。
他這個情節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在後來慢慢形成的。在村裏麵和他年齡相仿的人裏麵。他有兩個從小一塊長大的朋友,他們三個一起上學,一起工作後來在村裏麵又一起當了民辦老師,其他兩個人跟前都有一個男孩子,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不過是心裏略微有這種情節,後來就又生了一個,結果還是一個女孩子,那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那個時候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最嚴厲的時候,他也因此丟掉了老師這個工作,也背上了因為想要個男孩子而丟掉工作的名聲,說的人多了,漸漸的就真的成了他的一個烙印,並且慢慢的沉澱成了他性格的一個部分,他後來做的很多事也印證這一點
在農村的養老體係還不完善,依靠政府養老、政策養老還是一個不太現實的問題,因此家裏麵能有一個養老送終的人是很多農村老人歲數大了以後一個關係到晚年是否安穩的一個大事。因此,有兒子的不管多麼困難都要東拚西湊的幫助兒子成家立業,有女兒的就想辦法給女兒招贅一個女婿來頂門立戶。張大雷一共有三個女兒,早些年間張大雷因為在外麵做生意賺了一些錢,就想讓孩子們出人頭地,就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花費10000元給大女兒買了一個城市戶口,在市裏麵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九十年代的落後農村來說,一萬塊錢是一個很令人豔羨的數字,多少家庭一年的收入都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因此大女兒就不指望了,就指望大女兒能夠有一個好的事業
二女兒性格上總體說來還是比較潑辣的,用農村的話說就是能夠看住門,再加上二女兒本人也有留在家裏麵的想法,因此張大雷就著手讓二女兒留在家裏。張大雷家裏的條件在我們那裏本來很好,再加上他的女兒也長得俊俏,還有就是農村家裏因為貧窮去不起媳婦的後生又是很多,因此到了他的女兒待嫁的年齡,上門提親的倒是絡繹不絕。我們作為一個村子的人,印象比較深的又兩個,一個就是後來成為他女婿的這個人,另外一個是一個叫做阿五的後生。阿五在當時用農村人的標準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孩子,長得高高大大的而且也很英俊,為人也很和善。大家都認為阿五和二女兒是郎才女貌很是般配的一對,但後來卻是沒有成為一家人。據說是張大雷在這門親事上找算命先生算了,算命的先生說其他都好,就是他們結合後生男孩的幾率非常小,這些都是道聽途說,但是張大雷給人們留下了非常重視男孩的印象,大家也都認為這個傳言是真的了。後來他的二女兒就招贅了現在的這個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