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保命法(2 / 2)

我順著聲音的來源處看去,卻發現了一個令我驚訝的人物。

伊犁軍指揮使司下屬少將徐興,他的身邊則跟著一個年輕的清秀侍衛。我無數次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過這個名字,軍中有名的少壯派人士。

他一路走來,記者們紛紛讓路,但是手中的閃光燈卻閃的愈發頻繁了。

乖乖,不得了的人物,這一招果然釣到了聞腥而來的大魚!我隻能趕快見禮:“小生甄曉仁拜見魏國公。”

諸位看官你們沒有看錯,這位剛過而立的少將是徐達的後人,整個大明朝有數的大貴族之一……

我真的很想很想吐點槽啊,作為一個生在新華夏長在紅旗下的新世紀青年,我還真不太適應和所謂的貴族打交道,尤其是這種真能把家譜追溯到好幾百年前的家夥……論逼格,我隻能自慚形穢,論氣度,一種心理上的卑微感怎麼也揮之不去,讓我隻能俯身折節——這才是真正讓我不爽的地方。

不過我這個人,自認還是有些傲骨的,管你啥來頭,既然差不多算是同齡人,一概以同輩之禮交之。雖折不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想不到我還未老去,便能見到甄大人如此大才,真是令人傷心和不忿啊。”徐興開玩笑似的說道。

“大人折煞在下了。您可是天縱之才,國朝貴胄,勿要過分謙虛。謙虛之極可就是驕傲了。”我打趣道。

徐興聞言大笑,又和各位記者寒暄了兩句,便抱拳朗聲道:“甄大人之行,一路上想必危機重重,若讓在下不才,也願意鼎力相助。都指揮使已經同意,由我派一連人馬護得先生周全。接下來甄大人隻需跟著我的部曲就行了。”

我大喜,等的就是這句話,我的小命可算有保障了!計劃通!

而且必須把這事鬧大,鬧得大明乃至俄國人人皆知,鬧得越大,就越不可能成行,試問,要是蘇維埃聯盟知道大明要派軍隊護送一個不知所謂的家夥到他們的地盤上去上任地方官會是個什麼情況?絕對連邊境都過不去,整條國境線必然被紅軍守的嚴嚴實實,不要說人,就算連隻大明的鳥都飛不過去,絕對不會給大明弄到一點做政治宣傳的機會。甚至邊境爆發幾次軍事衝突都是有可能的。

可能是為了配合我,也可能是單純為了在媒體麵前上鏡,伊犁布政使司衙門的頭號大佬,陳思穎也來了,並且像燕太子丹當年送荊軻那樣為我擺下露天酒宴:“祝甄大人此去彰我大明天威,平安歸來!”

真是精於世故的老油條。他這樣帶頭一喊,記者們,看熱鬧的市民們,也同樣高呼了起來:“祝甄大人此去彰我大明天威,平安歸來!”

看著這些熙熙攘攘的市民,我心中竟然有些感動。當下也不多言,俯身一拜,滿飲一杯烈酒,就此跟著徐興的手下離開此地,踏上西行之路了——話說我也沒法不走,有道是騎虎難下,既然在這麼多媒體麵前誇下海口,我也隻能硬著頭皮往西走了,不管怎麼樣到了邊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