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為這本小說寫的怪裏怪氣,不過是原始首創。
你們想,中國有16億人,這16億人裏總有幾個相似的吧,所以尼,這幾個相同的人寫出的小說也就差不多啦。還有可能是應為現代網絡、電視的影響作者們的思維都開始慢慢形成思維定式,寫出的小說也就不盡相同哩。
覺得有理的評論一下,給我打氣吧!(下麵的小說純屬虛構,沒有任何曆史參照,因為否則的話就變成寫史記了)
~~~~~~~~~~~~~~~~~~~~~~~~~~~~~~~
最近何府(也可以說是丞相府,因為易清的父親是當朝丞相)裏上上下下都驚恐不安,弄得整座宅子都雞飛狗跳的。據說這是因為楚國要派兵攻打越國,逼的朝廷下令遷都。
何易清覺得事情有所蹊蹺便托人詢問了皇宮裏的下人,得到的皆答複是:楚王逼得越王無處可逃,隻給兩條路選。一是做附屬國,年年進貢江南珍品。而是王公大臣被流放,討得百姓安寧,不再侵犯。
聽了此話後易清立馬意識到:第二項怎麼會是真的呢?隻要國君一走,楚人定會快馬加鞭趕到,來一番**擄掠。但若是選第一項會更糟,越國近幾年經濟都十分不景氣,若在加稅抽以珍品進貢老百姓定會苦不堪言,從而造反謀江山,這不是把好好的越國逼上絕路嗎!
易清想著想著幾滴豆大的滾燙的眼淚便滾落下了臉頰。眼淚中盡是對春秋戰國的一切、一切的思念。
何易清此時已經覺得萬念俱灰了,要失去這美好的生活,看著國民流落四方......
萬念俱灰中易清隻得在殘存的荷花池旁散步,池中景象真是好個“荷葉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麵對此景,不禁讓易清想起了快要破滅的大周王朝。周朝經常動蕩,尤其是那次褒姒滅周王的故事。褒姒!對啊,何不以同樣的技法滅了可恥可恨要滅自己世代生活的南下越地!那一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是那麼貼切現狀。
動蕩的朝廷、暴君、苦不堪言的奴隸、奸臣(比較大的奸臣目前越國還沒有,不過楚國已經有好幾塊爛肉和一堆蒼蠅啦)......
那一夜,易清披上母親為自己縫製好的嫁衣,紅得、白的、綠的絲線,絲綢...帶上父親請人精細雕琢的玉簧,白色、黃色、血色的新玉。拿起自己久久不願使用的胭脂水粉,在刻有朱雀紋飾的銅鏡前梳妝打扮。那一夜,易清還在燭光前用鐵剪刀割下了一縷自己的發絲,包在一張嫩紅的紙上,小包旁留下隻一行字,是血書,曰:女兒不孝。
那夜,易清徹夜未眠。
次日子時,乘著全府還沉浸在鼾聲和夢中的喃喃聲中的時候,易清已經點起腳尖,到馬棚裏偷了一匹溫馴的黑馬,跳上馬背。“駕!”的一聲,馬兒向皇宮飛奔。那丞相府,漸漸消失在易清的背後......她不敢回頭,哪怕看一眼自己生活過整整十六年的地方,十六年那......生怕自己一回頭就會舍不得,從而敗壞了救越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