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李將軍錯認舅,劉氏女詭從夫(2)(3 / 3)

讀罷,大家歡喜。劉老問仆人道:“你記得哪裏住的去處否??”仆道:“好大房子!我在裏頭歇了一夜,打發了家書來的,怎不記得?”劉老道:“既如此,我同你湖州去走一遭,會一會他夫妻來。”

當下劉老收拾盤纏,別了家裏,一同仆人徑奔湖州。仆人領至道場山下前日留宿之處,隻叫得聲奇怪,連房屋影響多沒有,哪裏說起高堂大廈?惟有些野草荒煙,狐蹤兔跡。茂林之中,兩個墳堆相連。劉老道:“莫不錯了?”仆人道:“前日分明在此,與我吃的是湖州香稻米飯,苕溪中鮮鯽魚,烏程的酒。明明白白,住了一夜去的,怎會得錯?”

正疑怪間,恰好有一個老僧杖錫而來。劉老與仆人問道:“老師父,前日此處有所大房子,有個金官人同一個劉娘子在裏邊居住,今如何不見了?”老僧道:“此乃李將軍所葬劉生與翠翠兄妹兩人之墳,那有什麼房子來?敢是見鬼了!”劉老道:“見有寫的家書寄來,故此相尋。今家書見在,豈有是鬼之理?”急在纏帶裏摸出家書來一看,乃是一副白紙,才曉得果然是鬼,這裏正是他墳墓。因問老僧道:“適間所言李將軍何在?我好去問他詳細。”老僧道:“李將軍是張士誠部下的,已為天朝誅滅,骨頭不知落在哪裏了,後得有這樣墳上堆埋呢,你到何處尋去?”劉老見說,知是二人已死,不覺大慟。對著墳墓道:“我的兒!你把一封書賺我千裏遠來,本是要我見一麵的意思。今我到此地了,你們卻潛蹤隱跡,沒處追尋,叫我後生過得!我與你父子之情,人鬼可以無間。你若有靈,千萬見我一見,放下我的心罷!”老僧道:“老檀越不必傷悲,此二位官人、娘子,老僧定中時得相見。老僧禪舍去此不遠,老檀越,今日已晚,此間露立不便,且到禪舍中一宿。待老僧定中與他討個消息回你,何如?”劉老道:“如此,極感老師父指點。”遂同仆人隨了老僧,行不上半裏,到了禪舍中。老僧將素齋與他主仆吃用,收拾房臥安頓好,老僧自入定去了。

劉老進得禪房,正要上床,忽聽得門響處,一對少年的夫妻走到麵前。仔細看來,正是翠翠與金生。一同拜跪下去,悲啼宛轉,說不出話來。劉老也揮著眼淚,撫摸著翠翠道:“兒,你有說話隻管說來。”翠翠道:“向者不幸,遭值亂兵,忍恥偷生,離鄉背井。叫天無路,度日如年。幸得良人不棄,將來相訪,托名兄妹,暫得相見。隔絕夫婦,彼此含冤。以致良人先亡,兒亦繼沒。猶喜許我附葬,今得魂魄相依。惟恐家中不知,故特托仆人寄此一信。兒與金郎生雖異處,死卻同歸。兒願已畢,父母勿以為念!”劉老聽罷,哭道:“我今來此,隻道你夫妻還在,要與你們同回故鄉。今卻雙雙去世,我明日隻得取汝骸骨歸去,遷於先壟之下,也不辜負我來這一番。”翠翠道:“向著因顧念雙親,寄此一書。今承父親遠至,足見慈愛。故本避幽冥,敢與金郎同來相見。骨肉已逢,足慰相思之苦。若遷骨之命,斷不敢從。”劉老道:“卻是為何?”翠翠道:“兒生前不得侍奉親闈,死後也該依傍祖壟。隻是陰道尚靜,不宜勞擾。況且在此溪山秀麗,草木榮華,又與金郎同棲一處。因近禪室,時聞妙理,不久就與金郎托生,重為夫婦。在此已安,再不必提起他說了。”抱住劉老,放聲大哭。寺裏鍾鳴,忽然散去。

劉老哭將醒來,乃是南柯一夢,老僧走到麵前道:“夜來有所見否?”劉老一一述其夢中之言。老僧道:“賢女輩精靈未泯,其言可信也。幽冥之事,老檀越既已見得如此明白,也不必傷悲了。”劉老再三謝別了老僧。一同仆人到城市中,辦了些牲醴酒饌,重到墓間澆奠一番,哭了一場,返掉歸淮安去了。

至今道場山有金翠之墓,行人多指為佳話。此乃生前隔別,死後成雙,猶自心願滿足,顯出這許多靈異來,真乃是情之所鍾也。有詩為證:

連理何須一處栽?多情隻願死同埋。

試看金翠當年辛,憒憒將軍更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