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兔施妙法 法破見真身(2 / 3)

凝玉王禮道:“是何造化?”

聽到王爺詢問靈虛笑道:“送走假道人,招在真人婿。那張錦有一小兒喚作百福,與王爺公主乃命中相配,那張百福命中乃是多福之人,一身靈氣、根骨百年不遇。十天前,貧道一道友將他收做記名弟子傳了入道法門。王爺失了女兒,招來賢婿,豈不造化?”

凝玉王聽靈虛道人如此誇獎張百福如此,心中好奇問道:“既然仙師喜歡那張家孩童,何不收入門下?”

靈虛道:“修道之人收徒講究緣法,不可隨意收徒,免得日後因果牽連。”

凝玉王聽後道恍然道:“是了,那大唐國仙長若不收我如兒為徒,我若不借仙長精兵除妖,仙長也不會落惡妖未除身先死”說完忍不住掉下淚來。

靈虛見凝玉王為大唐道人傷心,勸道:“王爺寬心,我看此事有些蹊蹺,我傲來國中雖多有妖仙但極少傷人,明日王爺先去接回公主問清情況,若是真是惡妖傷人,貧道斷不會袖手旁觀。”

再說張百福回到房中,毫無睡意拿出一本《神州奇錄》觀看起來,書中講的是山海妖怪,奇聞怪事,張百福正看到一段奇事,如何奇法。

各位看官聽我道來:書中所記載,一牧童上山牧羊,下山之時仔細查數後卻少了一隻,回到家中告知父母,父母聽後認為已被虎狼分食。又告誡牧童不要再那山牧羊,莫要壞了性命,牧童謹記父母教誨,從此不在那座山上牧羊。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時光一去八十載,昔日牧童變老翁,一晚老翁入睡夢見三尺小童頭頂羊角、身穿白衣正在喚自己,老翁問:“你是何人,為何喚我?”。

牧童道:“我便是你八十年前丟失的山羊,如今我已經修成神仙特來報恩。

老翁道:“當日你藏於何處?為何尋你不到?我又如何有恩於你?”

山羊道:“那日我正在山中吃草,無意間進入一仙洞,洞內有枚金丹,我吃下之後猶如醍醐灌頂,開了靈智,腦中又顯一篇道經,我按照經書上修煉,今日才功成出關,若不是你帶我去山中吃草如何,聞得妙法,開得靈智?”

老翁聽後問道:“你如何報答我”

山羊答道:“你元壽將盡,不如隨我去山中一同修煉妙法,共參大道?”

老翁聽後歡喜就隨著山羊去山中修煉,山中無甲子,世上已千年。一日老翁道:“我念家中兒孫欲回去探望”山羊聽後與他同去,老翁出山後已過百年,昔日頑孫已是古稀老人,老翁感人間變化,放下凡念隨山羊回山修行。

張百福看完這段故事後不由得暗想:“那山羊倒是仁義,得道成仙之後卻不忘昔日恩人。爹爹、娘親視我如寶,我卻不能學那老翁,必然盡得孝道,已報父母養育之恩。”想到此處在無心看書,將書合上,熄了火燭,盤坐床上,借著窗前月光拿出辟邪寶珠細細觀看,寶珠剔透,內含光芒,其光青熒。張百福心想:“老師隻傳我道法,卻忘了傳授這寶珠用法,也不知這寶珠如何使用。”分出神念查看寶珠,神念進了寶珠後,寶珠發出淡淡青光。百福明悟已明寶珠用法,分出神念控製寶珠,將辟邪珠懸與頭頂,寶珠放三尺青光罩住張百福,百福抬頭看著頭頂寶珠,冥冥之間有所感應,心中暗道:“原來如此”明白寶珠用法後,雙手結混元印,運起真氣按照小周天運轉溫養虛丹,得辟邪珠所護,神無雜念漸漸入定。

話說王詩如半夜醒來見懷中火兔不見,觀楊氏正在熟睡悄悄傳好衣服,起身去尋找火兔。借著銀色月光,王詩如四處查看來到柴房雞舍聽到有雞鳴之聲,透過門縫見那火兔正在啃食活雞,滿地雞毛,王詩如見到此景,唬得險些叫出聲來,不敢驚動火兔悄悄回了東院。王詩如走後,火兔囫圇將半隻生雞吞下,對著王詩如去影詭笑,眼放紅光似燈籠,滿口剛牙勝鋸齒,一副凶殘之相,哪還有之前模樣。

張百福感覺辟邪珠有波動,神魂受到幹擾,真氣如同失控的奔馬在經脈中亂撞,震得經脈隱隱作痛。此時一道青光將神魂穩住,百福將真氣收入丹田睜眼一看,見王詩如不知何日進來,手指正好奇的點在青光罩上激起圈圈漣漪。頓時心生惱怒,收了辟邪珠後青光散去。

王詩如歡喜跑到床邊,指著他手中內放青光的辟邪珠問道:“百福哥哥,剛才那青光可是這個顆珠子發出的?”

張百福見她歡喜模樣暗想:“她不過是未滿六歲幼童,我如何與她一般見識”,想到此處氣消大半點頭道:“的確是這個珠子所放”說完將手中辟邪珠遞給王詩如查看,小詩如接過辟邪珠捧在手中細細觀看後問道:“這珠子冰冰涼涼的真舒服,這是神仙寶貝嗎?”

張百福走到窗前拿起火燭,將蠟燭點著後道:“此乃辟邪寶珠,是老師所賜,助我修行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