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韓信:秦末之名將,為漢朝之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蒙:穿。介胄:盔甲,指當一名衝鋒陷陣的普通士兵。行夫:士卒。將:作為統帥,指用人方麵顛倒置用,必然導致潰敗。
[17]莞、芎(xiōnɡ):都是香草。瓟瓥(bó lì):瓜杓,舀水器具。蠹:腐朽,這句話指用葫蘆剖成的瓢在筐子裏腐朽爛掉。
[18]九皋:野外之沼澤。熊羆:猛獸。群:聚集。逸囿:在皇家苑囿裏尋歡作樂。
[19]折:折斷。樹:種植。
[20]掘:掘出。荃蕙、射幹:皆為香草之名。耘:種植。藜藿、蘘荷:野菜之名。
[21]沉淪:世俗之人。達:當為“有所達”之意,上下文之比較才能成立。清激:清高激越之人。通:通達。
[22]不當:指生不逢時。蒙毒:遭受荼毒。
[23]謇謇:忠誠之貌。申誌:申達誌向。乖差:矛盾。屏:摒棄。
[24]惜:愛惜。芳:芳草。茲:這,指芳草。腐:腐敗之物。
[25](shè):形容芳香盛大。逢紛:遇到紛亂。罹詬:遭受病詬。
[26](jiàn):小人進讒言之貌。愬:同“訴”,傾訴。
[27]征夫:周圍的人。罔極:沒有,形容自己周圍沒有可以說話的人。
[28]行唫(yín):行走並且歌吟。累欷(xī):不停地歎息。喟喟:歎息之貌。
[29]侘傺:惆悵失意之貌。
【段意】
《湣命》,就是歎息自己的命運不好、生不逢時的意思。本篇通過逝去的美好時光與現在的黑暗時代來對比,以屈原的口吻哀歎自己沒能生在那個光輝的時候,表達了辭作者對屈原的同情和自己的寄托之意。全篇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寫了當年那個公平、正義、合理的時代,政治昌明,國家富強。按照詩人的語氣,那個光明之時代的締造者,就是屈原的先祖。很難斷定,這裏的先祖指的是屈原身處的整個楚國王族的祖先,還是屈原自己這一支的祖先,王逸顯然認為這裏的皇考指的就是屈原之父親:“言昔我美父伯庸,體有嘉善之德,喜升進賢能,信愛仁智,以為行也。”考察詩中的意思,應該指的是屈原的父輩。
不管怎樣,過去的總是美好的,但詩人顯然把這種對往昔的追憶幻化成一種完美的政治圖景。這個圖景中,小人、奸佞統統都被放逐罷黜,連後宮那些容易導致君王荒淫無度的佳麗也都掃地出門。相反,賢人誌士都被舉薦任用,連後妃都是迎來的洛水妃子,最集中表現這種完美的詩句就是:“叢林之下無怨士兮,江河之畔無隱夫。”
可是,這樣的圖景,都是靠用人來實現的。一個臣子再能幹,倘若不能在一個合適的時代遇上一個合適的君王,那麼一切可能都會被顛倒過來。這就轉到了第二層,通過宋萬、周公、邵公、陳不占、韓信等事例來表現今日的黑白顛倒,這就導致自己身為上一個時代賢者的後代,卻深陷黑暗時代,不能如父輩一樣沐浴陽光,表達了自己對這種世事黑暗的憂慮,語氣中也包含著對自己為何偏偏生在這個時代的憤恨不平。
最後的亂辭把這種情緒作了集中表現,留在篇末的,是一聲悵惘的歎息。
九、思古
冥冥深林兮,樹木鬱鬱。
山參差以嶄岩兮,阜杳杳以蔽日[1]。
悲餘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遺泣[2]。
風騷屑以搖木兮,雲吸吸以湫戾[3]。
悲餘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4]。
旦徘徊於長阪兮,夕仿偟而獨宿。
發披披以兮,躬劬勞而瘏悴[5]。
魂俇俇而南行兮,泣霑襟而濡袂[6]。
心嬋媛而無告兮,口噤閉而不言[7]。
違郢都之舊閭兮,回湘、沅而遠遷。
念餘邦之橫陷兮,宗鬼神之無次[8]。
閔先嗣之中絕兮,心惶惑而自悲[9]。
聊浮遊於山兮,步周流於江畔。
臨深水而長嘯兮,且倘佯而泛觀。
興《離騷》之微文兮,冀靈修之壹悟[10]。
還餘車於南郢兮,複往軌於初古[11]。
道修遠其難遷兮,傷餘心之不能已[12]。
背三五之典刑兮,絕《洪範》之辟紀[13]。
播規矩以背度兮,錯權衡而任意[14]。
操繩墨而放棄兮,傾容幸而侍側[15]。
甘棠枯於豐草兮,藜棘樹於中庭[16]。
西施斥於北宮兮,仳倠倚於彌楹[17]。
烏獲戚而驂乘兮,燕公操於馬圉[18]。
蒯登於清府兮,咎繇棄於野外[19]。
蓋見茲以永歎兮,欲登階而狐疑[20]。
乘白水而高騖兮,因徙弛而長辭[21]。
歎曰:倘佯壚阪,沼水深兮[22]。
容與漢渚,涕淫淫兮[23]。
鍾牙已死,誰為聲兮?
纖阿不禦,焉舒情兮[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