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藥物雖好,並非人人皆宜(1 / 3)

強壯之人無須服

六味地黃丸雖然療效廣泛,但也是有著適應證的範圍的。傳統上認為,六味地黃丸用於肝腎陰虛,見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腰膝酸軟,手足心熱,遺精尿頻,口幹眼幹,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症狀。

中醫認為,最理想的健康狀態,是陰陽平衡的狀態,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身體健康的人或強壯的人,本身已經是處於陰陽平衡的狀態,此時,若再用六味地黃丸這種偏於滋陰的藥物,勢必要破壞原先的陰陽平衡的狀態,不但不能保健養生,反而招致疾病。

“陰盛”的人忌服

“陰盛”是中醫的術語,指人的體質狀態偏於陰盛。

每個人的體質狀態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愛發脾氣,這樣的人往往肝氣太盛,易陰虛陽亢;有的人愛好煙、酒,這樣的人多有濕熱;有的人喜好安靜,懶言寡語,這樣的人多陽氣不足。陰盛,有脾陽不足、腎陽不足、感受寒濕等多種情況,以前兩種最為常見。

脾陽不足的人,多體態偏胖,好靜不喜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

腎陽不足的人,常常手足發涼,腰以下有冷感,小便多且清長,腰痛腳軟。

有以上這些表現的人,均不宜再服滋陰的六味地黃丸,而應該服用相應的溫補脾陽、腎陽之品。

肝功能不佳者,不宜服用

肝髒是製造凝血因子的器官,肝髒不好,凝血機製已較差,不宜再服用一些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藥物。否則,肝功能將更糟糕,會使血液無法正常凝固,此時一旦體內有部位出血,就有可能血流不止,後果不堪設想。六味地黃丸雖然經現代藥理實驗證實,其無抗凝血的作用,但它可以改變人體的血液流變狀態,這也是它能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的道理所在。若肝功能不佳或有肝病,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六味經典,演繹諸方

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丸因為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而得名,是補腎陽的代表方,“千古補腎陽的祖方”,以後的多種補腎的名方,如右歸丸、左歸丸等,均是在此基礎上衍化而來的。

組成

幹地黃八兩(240克),山茱萸四兩(120克),山藥四兩(120克),澤瀉三兩(90克),牡丹皮三兩(90克),桂枝一兩(30克),附子(炮)一兩(30克)。

用法

上藥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黃酒送服十五丸,日再服。

功用

溫補腎陽。

藥理研究

(1)降血壓

金匱腎氣丸能降低實驗大鼠——高血壓大鼠(SHR)的血壓,降低心髒左室壁、胸主動脈的羥脯氨酸的含量,對高血壓有改善作用。

(2)降血脂

金匱腎氣丸能降低實驗動物的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對衰老大鼠的脂質代謝及長期投喂乙醇所致的肝脂質代謝低下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3)增強免疫功能

金匱腎氣丸可以增強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血清中抗體的含量,促進抗體的產生。

金匱腎氣丸對老年人淋巴細胞亞群的比例有調節作用,並能防止老年人IgG低下,使IgM上升,提高補體的活性。

(4)影響糖代謝

科學家對人作了以下實驗:將糖尿病患者分為三組,一組單用金匱腎氣丸;一組用金匱腎氣丸加服抗糖嘧啶鈉;一組用金匱腎氣丸加服胰島素。然後對患者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葡萄糖耐量作檢測,結果三者均有明顯的降低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且單用金匱腎氣丸組對微循環改善較好。

所治疾病

傳統上用於治療虛勞腰痛,腰膝酸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痰飲咳喘,消渴等腎陽虛病證。

現代多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慢性腎炎、遺尿、尿失禁等病症。

(1)高血壓

常以湯劑加減治療,尤其是對經服複方降壓片、羅布麻片無效者,血壓降至正常後用金匱腎氣丸鞏固,每日10克,分2次服。

(2)糖尿病

1)金匱腎氣膠囊,每次5粒,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20天為1個療程。

2)常規服用金匱腎氣丸,加用胰島素,遵醫囑。

(3)慢性腎炎

1)常規服用金匱腎氣丸,每次5粒,每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2)晨起水腫嚴重者加大桂枝量。

3)雙下肢水腫甚者加車前子10~15克。

4)蛋白尿者加芡實10~15克,薏苡仁10~30克。

5)失眠者加酸棗仁10~30克,柏子仁10~20克。

6)腰痛重者加金毛狗脊、杜仲各10~15克。

(4)哮喘

金匱腎氣丸每日3次,每次10粒,飯後半小時吞服,療程半年以上,療程中哮喘發作時停服。

現代劑型及用量

大蜜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以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

片劑: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

濃縮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膠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