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世界正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夢境世界的“安史之亂”即將爆發。三億天命者其中有一半是男性。十五到三十歲男性是最好的兵源。進入夢境的天命者為了生存什麼都敢幹。若不是進入夢境世界有將近三百萬的現實軍人最後支持唐王朝。夢境的安祿山一定能推翻夢境大唐。
申嶽宏早已知道要發生什麼,也無法改變什麼。這場戰爭一定會爆發。夢境的原住居民死傷慘重,而更加慘重的是天命者。戰後天命者人數僅僅有三千萬。但如果不發生這場戰爭,天命者也無法融入到這個世界。
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聚集三千萬全部由青壯年且不死的軍隊。隨後安祿山一聲號令,這支可怕的軍隊南下。當時國家長久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民疏於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安祿山從範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東都洛陽,僅用了三十五天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就控製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祿山反叛的消息,相當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範陽、平盧節度使,準備防守,接著任命他的第六皇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很可惜朝廷沒有預料叛軍的人數,致使征戰節節失利。
在生死存亡之際,唐玄宗不得不放下對天命者的成見,也成立一支由天命者組成的軍隊。
唐玄宗於十一月十五日派使畢思琛帶著二千萬天命者大軍防守洛陽。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上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陽。東京留守李憕和禦史中丞盧奕不肯投降,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監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唐室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由於地勢之險,唐室本可利用此一優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可是由於唐玄宗想盡快平定亂事,加之楊國忠痛恨哥舒翰因此借刀殺人挑唆皇上,迫其領三百萬天命者大軍出戰,最後以慘敗收場。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
唐玄宗於六月十三日淩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途中將士饑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請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被亂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縊死楊貴妃。後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占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
唐至德二載正月至十月,唐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是抗擊、牽製安祿山叛軍的著名城市攻堅戰,史稱“睢陽之戰”。
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慶緒以尹子奇為河南節度使,以歸、檀及同羅、奚兵、天命者一千萬人南下,尹子奇為安慶緒手下之名將,率領大軍掃蕩河南,此時河南城鎮紛紛陷落,惟有軍事重鎮睢陽未陷。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告急。張巡因寧陵城小,難以抵強敵,故張巡率兵三萬自寧陵入睢陽,與許遠合兵共六萬餘人。尹子奇全力攻城,張巡率領將士,晝夜苦戰,有時一天之內打退叛軍20餘次進攻,連續戰鬥16晝夜,共俘獲叛軍將領60餘人,殺死士卒十萬餘人,守軍士氣倍增。許遠因張巡智勇兼備,於是自己守城,將作戰指揮交張巡負責,自己擔負調運軍糧,修理戰具等後勤保障工作,戰鬥籌劃都出於張巡。兩人密切配合,使叛軍久攻不下,隻能圍而不攻。
睢陽之戰,張巡從757年1月開始,到757年10月陷落,最後,終因病餓力竭,寡不敵眾,城被叛軍攻破,張巡及其部將36人遭殺害。苦撐了十個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個月之久,保江淮免於戰亂十個月。而睢陽之戰前後大小四百餘戰,張巡以不足十萬人之眾,屢敗賊兵,無一敗仗,殺傷賊兵五十萬人,而敵首領也非無能之輩,這從尹子奇被張巡射瞎一目,而又因為壯其義、愛其才,欲要招降張巡,可見不一般了。睢陽之戰,尹子奇為報屢敗損目之仇,使安慶緒前後大兵百萬人被張巡所牽製。如此方使唐朝能夠反攻、使郭子儀能夠從容收複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