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考慮到貿然變動行政體係,容易引起麻煩,比如和上海有類似問題的,其實還有廣州呢,廣州可是一個府,而府城乃至省城其實也就是番禺縣城。
而番禺縣和周邊幾個縣的矛盾和衝突也是非常大。
如果上海這邊進行合並了,那麼廣州那邊是不是也要進行合並呢?
更關鍵的是,這種合並隻是名義上的合並而已,對事情的解決並沒有用處。
考慮一番後,李軒直接批示“著鬆江府加大對各縣協調,合並一事押後再議!”
這基本上是同意了內閣方麵的意見!
不過這麼批閱之後,他卻是覺得還應該再多幾句,然後就是搖鈴,把外頭候著的秘書叫了進來,然後道:“擬旨,著陳立夫放開手對鬆江四縣進行協調,必要時候可進行各縣進行一定調整,務必讓鬆江府的工商業再上一個台階!”
其實,直接批示就是可以的,但是李軒還是專門下了一個聖旨,這裏頭體現的是對鬆江府,對上海的重視,讓陳立夫知道,既然坐上了鬆江府知府這個位置,就要用心去做事。
此外,也是給陳立夫一定的權限,讓他進行細微的調整,用以更好的發展工商業。
因此,陳立夫的這份折子,並沒有在帝國上層引起什麼波瀾,不過陳立夫接到了李軒的聖旨後,卻還是知道,自己雖然不能對三縣進行直接的合並,但是卻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整,而這個調整也足夠了。
怎麼調整?聖子沒有明!
是對各縣的轄區進行調整?還是對官員進行調整?又或者是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
聖子沒有明,陳立夫也就隻能自己琢磨,然後想辦法了。
反正不管是聖子還是他自己的目標,都是為了發展鬆江府的工商業而已!
在這個前提下,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也是可行的。
直接對轄區進行調整,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轄區調整到最後還是要上報中央,而且大概率也是會被打回,不過官員調整,政策調整他還是有一定的權限的。
當即,他就是直接以鬆江府知府衙門召開了經濟會議,隨後迅速確定了沿江大道以及其他主幹道的延長計劃!
如今上海那邊的沿江大道,都是隻局限在上海的北岸工業區、商貿區、老城區以及第一、第二工業區,如今陳立夫要做的事就是,對沿江大道進行南北延伸。
在北邊,一直延伸到嘉定那邊,而在南邊,則是延伸到華亭,當然了,並不是全部區域,而是隻有一段距離而已。
在華亭這邊,將會把沿江大道延伸到華亭開發區,從第二工業區開始,再到華亭開發區的最南端,一共大約七公裏。
這七公裏的延伸路段,施工標準將會和在上海內的沿江大道統一標準,一樣的寬度,同樣是采用硬化路麵!
至於資金問題,在上海境內的路段,由上海財政獨自承擔,而華亭縣內的路段,則是華亭縣財政出資一部分,大頭由鬆江府財政出。
嘉定那邊的也是同樣如此操作。
白了就是,動用府級財政的資金,援助華亭和嘉定的基礎建設。
同時對於公共交通問題,陳立夫親自出麵,約談上海公共馬車公司,然後又是約談了嘉定和華亭兩縣的官員,要求他們不管怎麼樣,都要拿出一個合作方案了。
而上海公共馬車公司,也是屬於國有資產企業,雖然是獨立商業運營,但是在這種時候,也是不可避免需要承擔一些政治性的任務,最後是捏著鼻子讓出了一部分的利益。